每日视讯:为何基金留不住人?来听听微博基民的心声!
2020年是公募基金的“出圈”元年,“1年3倍”的赚钱效应吸引大量年轻“基民”跑步进场。一时间,海量理财讨论在微博涌现,更是诞生了顶流基金经理粉丝打擂的现象级事件......在千禧一代的键盘上,基金不只是单纯的理财产品,更是一种社交语言。
(资料图)
如今,离公募基金“出圈”已过2年,市场也在二、三季度经历了反弹和回调,先后创造过“坤坤勇敢飞,ikun永相随”“跌妈不认““还钱不玩”等热梗的基民们,现在在聊些什么?
为倾听他们的声音,Yiwealth研究院选取百万基民聚集的微博【基金】超话社区,在对4月27日——7月19日这一股市反弹区间发布的19071条主贴、87359条跟帖进行分析后,继上期《爆款基金“吐槽大会”》,再次推出重点分析基民在反弹周期心理状态的《投基迷惑行为大赏》。
如上图所示,反弹期微博基民的操作大致可分为三类:躺平/持有/保持等16个中性操作,加仓/定投/抄底等31个积极操作,离场/跑路/落袋/赎回等12个消极操作。
接下来,Yiwealth研究院将依次盘点三类常见操作背后的趣论,从中窥见基民的投基心态。
被迫躺平 百万基民在微博打卡回本
在上期报告中我们提到,都2022年了,大量基民还在微博上讨论2020年的爆款基金。
许多当时在高位入场的基民,只有一个期望——回本,甚至还发展出了【基金回本打卡专区】,许多善男信女在此接龙“回本路漫漫”,并立誓“回本就不敢碰了”。
当然,等待回本的过程并不都是苦大仇深。有的基友就化身段子手们,总结出了一套回本秘籍——无限加仓,下跌就要攒份额;也有人积极看待震荡,认为只求回本不如买银行理财。
截至7月19日,关于“回本”的1071条讨论中,已回本的仅有235条(比如“终于回本”“回本了”“刚回本”等句式),未回本或正在回本的讨论有797条(比如“回本路上”“还差...回本...”“快回本了”“希望回本”“离回本更远了”等句式)。
无序加仓 是什么阻碍了定投?
或许是“加仓好回本”的信念驱使,也可能是前段时间的反弹给了基民信心。在4月27日到7月19日期间,微博基金超话里买入的声量>卖出的声量。 该期间内用户讨论“买入”、“加仓”、“抄底”等积极操作的频率是讨论“卖出”、“减仓”、“跑路”等消极操作词频率的2-6倍。(“躺平”、“持有”等中性词未计入统计)
这种“加仓”的声量,尤其在6月初达到高峰。
不过奇怪的是,虽然基民热烈地讨论“加仓”,但鲜少有人有明确的加仓计划,或者对操作方法仍有困惑。以基金公司投教中反复倡导的【定投】为例,不少基民在评论区询问大V,诸如“多久加一次?”“一次加多少?”“加到多少能停?”诸如此类的基础问题,有的基民甚至还有“下跌时不能定投”的认知误区。
反弹初期离场 为何基金留不住人?
Wind数据显示,成立时间在2020年以前的基金(排除债券型、偏债型、货币型),约有74%在2021年创下最高单位净值,截至7月19日,这些创新高的基金中只有6%左右修复了2020年以来的区间最大回撤。是什么原因让基民们在反弹初期,还未完全收复失地的时候就离场呢?
相比趁反弹干脆离场的基民,更常见的是纠结要不要抛售的人群。
当然,要走要留,说到底是每个基民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选择。但有的迷惑行为反映的则是基民不成熟的理财观念和投资体系,比如减仓后又后悔的,像炒股一样炒基金的。
近年来,伴随着基民群体扩容,基金产品火爆出圈、基金规模多次刷新记录,不少基金公司都推出了图文、视频、漫画、直播等形式丰富的科普内容,帮助基民建立正确的投资理念,不过从Yiwealth研究院两期微博数据分析结论来看,投教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对于投资这件事而言,从不知到知道,从知道到做到之间每一步都是巨大的鸿沟,也许只有接受了投资理论科普并经历牛熊实战的基民才是真正成熟的投资者。(Yiwealth)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