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泰院踩踏事故已致153人死亡,专家谈如何开展紧急救治
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引发多方关注,这一事故是否原本可以避免?相关预防措施、紧急救治等公卫方法应如何应对?
据新华社报道,29日晚,韩国首尔市龙山区梨泰院洞一带发生踩踏事故。首尔消防部门通报,截至30日9时,事故已造成153人死亡、103人受伤,伤亡人员多为年轻人,不排除死亡人数继续增加的可能。
预警和防范很关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事实上,这次踩踏事故可以将它定为是一起公共卫生突发危机事件。”国内一位公共卫生临床救援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该踩踏事故在一个狂欢、年轻人高度聚集的场所,并且由于是庆祝万圣节,现场人流量稠密、空间狭小,但大家的情绪又都比较激动欢快。
该临床救援人士告诉记者,数万人聚集在一个高度固定、狭小的空间里,一个人倒地了就会倒一片,一片倒地了后面不知情的人群往前会继续到,以至于发生连锁反应式地踩踏, “在重力的层层压迫下,对于身体和心脏的挤压会造成通气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梗阻等,同时,也会合并有其他损伤,包括胸外伤(气胸、血胸以及肋骨骨折等)以及腹部伤(肝脏、脾脏破裂等),这些都是致命的。”
这是10月30日在韩国首尔踩踏事故现场拍摄的警戒线。新华社图
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实施紧急救援?韩国消防部门表示,共接到了81人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的报告,有50多人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也有报道称,在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中,有大量市民参与心肺复苏救援。
“心肺复苏是现场救援中的最后一个关键性策略了。”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危重病中心主任申捷告诉记者,”在人群疏散后再进行心肺复苏,病人是否得以复苏,除了要看施行复苏的人员是否接受过早期培训,还要看病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心脏损伤,如果与心肌、肺部相关的话,此类心肺复苏也有待商榷。”
申捷表示,道路狭窄、空间受限也使得救援人员第一时间不易进入,增加了救援的难度,“但此类事故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提前预警、防范,包括针对密集人流进行控制、疏导。而在一些重要节假日期间,则要做好公共卫生的应急预案。”
也有公共卫生专家告诉记者,预警、防范层面,可以通过手机移动通信的信号来判断人群密度,一旦出现信号密集的情况就可以提早介入来调整人群动线,慢慢疏散人群,一些难以进入的空间也可以通过小型无人机来进行空中宣传,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些马拉松的起跑阶段,也会设置分段起跑的模式,就是为了避免人群在小范围空间内造成跌倒或踩踏。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救治流程如何建
类似踩踏事故发生后,需怎样正确进行救治?
申捷表示,第一,在人员疏散后进行心肺复苏,不但要有开展复苏的合适空间,更需有经过心肺复苏的技能培训的人员,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第二,则要加强对与全民进行心肺复苏训练,包括警察,学生,海陆空救援从业人员等;公共聚集性场所则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心肺复苏除颤仪。
“第三,要注意在进行现场急救后,要立即送往有一定专业急救能力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紧急处置,该医疗机构也需针对突发公卫事件进行人员培训。第四,还要建立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来作为后期治疗支撑。”申捷说,只有遵循个这样一个全链条的应急处置流程,才能提升类似事故的救治成功率。
那么,市民应如何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在发达国家的意外或灾害现场,由普通市民提供心肺复苏的场面经常见到。”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科普秘书长、第一反应创始人陆乐告诉记者,从国内情况来看,近年来,国内整体的急救培训认知、能力在进步,但百姓层面对于心肺复苏的普及率、观念意识、技能培训等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陆乐所在的“第一反应”急救培训公益机构曾服务过超过100个国内城市,他举例称,政策层面可以参考2016年施行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这一文件首次把急救分成了院前、院内和社会三个不同阶段和不同定义,“该条例所称的社会急救,是指在突发急症或者意外受伤现场,社会组织和个人采用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础操作,及时救护伤者、减少伤害的活动或者行为。”
为此,陆乐认为,从市民层面来说,每个人都应该、也都能够学会心肺复苏和相关急救技能,“按照相关国际标准,8岁以上的小学生、中学生都能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习,且家长应主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