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进博会热议数字贸易:制定统一规则对挖掘数字贸易潜力意义重大
数字贸易方兴未艾的当下,围绕这一全新贸易形式的争论也从未停歇。
在11月5日举办的第五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中,“数字贸易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分论坛就聚焦数字贸易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字贸易开放水平、数字贸易发展和开放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促进数字贸易开放的国际合作等方面。
(资料图)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参与编写的《数字贸易研究报告》。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告诉第一财经,报告梳理了数字贸易发展现状与趋势,探讨数字贸易开放对全球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对中国数字贸易开放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同时,与会学者认为,数字贸易领域当前的国际治理仍呈碎片化趋势,中国应抓住机遇,通过积极参与这一领域规则的制定,发出“中国声音”。
这些特点
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看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数字贸易,后者打破贸易的时空属性,促进贸易运行方式的变革,为传统货物、服务贸易发展新动力。
此前在北京服贸会上发布的《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显示,全球数字交付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从2005年的1.2万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3.1万亿美元,远超同期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2021年全球跨境数字服务贸易规模超过3.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服务贸易比重达63.6%。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也认为,数字贸易的参与者、对象、交易方式与传统贸易截然不同,“目前,在线数据流动在贸易中比重越来越大。”张向晨表示,数字贸易有三大新特点,比如机器人、AI技术大规模应用,制造业在数字贸易中率先转型升级,同时,数字贸易降低了整体的贸易成本。“曾有发展中国家担心数字贸易的引入会导致贸易回流至发达国家,但事实证明,数字贸易降低了生产成本,全球贸易量呈现出全球分工合作的态势,为发展中国际深入全球价值链提供机会。”他说道。
全球服贸联盟资深专家、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原主任邢厚媛在论坛上细数了数字贸易普及带来的好处,比如越来越多的贸易打破时间、空间的隔阂,通过线上交付实现;以源代码为代表的知识产权贸易会迎来新发展;减缓了人口老龄化、人工成本上涨、疫情等带来的冲击。此外,数字贸易的普及不仅有利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的减少,还利于中小企、妇女等群体参与国际贸易。同时,数字贸易贯穿从研发到消费的全流程,增强了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字贸易会持续改变全球贸易格局,从商业模式到支付手段,从国际分工到价值链等,都将产生洗牌的影响。”邢厚媛说道,“比如,会决定国际产业体系的制造中心在哪儿,会改变国家在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各国在认同数字贸易利好的同时,也会产生重新在产业链定位的问题。”
挑战不容忽视
在数字贸易蓬勃发展的当前,与会学者均认为,数字贸易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比如,各国市场开放度不够,衡量数字贸易带来影响的评价体系不一,致使各国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普遍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等。
尤为显著的是,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问题如今又日渐扩大的趋势,而这恰恰又会导致经济发展的鸿沟进一步拉大。“挑战长期存在不利于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的长期发展。”邢厚媛表示。
张向晨也认为,在数字贸易领域迟迟未见全球统一的规则,也是导致各国间数字鸿沟进一步扩大的原因之一,“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利益诉求不同,制定统一规则难度很大。”
“不过,数字是全球贸易的工具,而非鸿沟。”张向晨强调。因此,他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同时在国际层面,尽早建立统一的数字贸易规则,降低贸易投资壁垒。“制定统一规则对挖掘数字贸易潜力意义重大。”他说道。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其中,数字服务出口1.26万亿元,增长18%。今年上半年,中国数字服务贸易1.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8%,其中,数字服务出口6828亿元,增长13.1%。数字贸易正成为当前中国促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张向晨表示,他乐见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