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虚增收入近16亿,合众思壮“专网通信”业务造假内幕被撕开

营业收入9.38亿、利润总额4.27亿元,这是2017年到2020年间,A股公司合众思壮(002383.SZ)的“专网通信”业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金额巨大的专网业务收入、利润,可能只是作为自我循环的一种手段,存在于合众思壮的财务报表中,现实中可能从来都没有实际发生过,上市公司也可能只是充当了“提款机”的角色。

11月21日,合众思壮收到行政处罚决定预先告知书,上述专网通信业务收入、利润,被证监会调查后认定为涉嫌虚构

而专网通信业务不过是合众思壮财务造假的一部分。行政处罚决定预先告知书显示,监管认定,2017年至2020年,该公司涉嫌累计虚增收入15.8亿元,虚增利润5.2亿元。

第一财经此前曾报道,隋田力编织的“专网通信”大网,前后牵扯了数十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金额可能超过千亿元之巨,而合众思壮不过是其中之一。随着监管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涉案公司的造假行为,正在逐步暴露。

造假总额近16亿

合众思壮11月21日晚间披露,由于对涉嫌财务造假行为负有主要、直接责任,该公司被证监会责令改正、警告,并处罚款600万元,时任董事长郭信平也被罚警告、罚款400万元,时任财物总监、董事、董秘等人,分别被罚款200万、50万元。

监管在行政处罚预先告知书中认定,2017年至2020年,该公司涉嫌累计虚增收入15.8亿元,累计虚增成本11.77亿元,虚减财务费用1.17有眼,虚增利润5.2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合众思壮营业收入总额分别合计约为78.2亿元。据此计算,该公司上述期间虚增的收入,已经达到营业收入的20%以上。同期,该公司净利润累计亏损7.7约亿元。扣除虚增部分后,其实际亏损可能已经接近13亿元。

虚增雷达、专网通信业务收入、成本和利润,虚构软件销售和技术服务费收入,并跨期确认票据贴现费用等四种手段,是合众思壮造假的主要手段,时间则主要集中在2017年、2018年。

监管调查发现,2017年至2019年,合众思壮虚构雷达业务收入6.08亿元,虚增成 本5.48亿元,虚增利润总额 6057万元,仅2017年、2018年就虚增 收入1.18亿、4.72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080万、4880万元。

虚增的专网通信业务收入也与之类似。2017 至 2020 年,合众思壮虚增的该项业务收入、成本,总计分别达到9.38亿元、5.11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则达4.27亿元。其中2017 年、2018年虚增的收入 ,就达到5.34亿、2.3亿元,虚增利润总额4492万元、1.95亿元。不过,2019年、2020年,其转网通信业务收入虚增金额虽然下降,但涉嫌虚增的利润,仍然达到1.31亿元、5516万元。

此外,合众思壮跨期确认票据贴现费用的方式,在2017年至2019年间虚减财务成本约1.17亿元,其中2017 年、2018年虚减金额分别为1238.7万7471.5万元。

也就是在这期间,合众思壮营收、净利润实现了表面上的快速增长。披露显示,2017年,该公司营收分别为22.87亿、2.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5.48%、150.83%。但到了2018年,22.99亿元的营收,同比仅增长0.54%,净利润则下降了20.86%。

专网通信业务收入连续四年造假

合众思壮涉嫌造假的四类收入中,时间跨度最长、涉及规模最大的,就是所谓专网通信业务,占比接近60%,利润占比则超过80%。

今年5月10日,合众思壮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市场当时就怀疑,该公司可能卷入了隋田力的“专网通信”案。此前的2021年5月,“专网通信”案爆发,数十家上市公司牵扯其中。

公开披露信息显示,2018年,新三板公司海高通信向第一大客户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斗导航科技”)销售5872.95万元,而北斗导航科技是合众思壮子公司,海高通信则是由隋田力实际控制。

在公开披露中,合众思壮对专网通信订单使用的名称是“自组网”业务,收入归类则为“通导一体化”业务。

合众思壮介入“专网通信”,最早是在 2017年3月,其全资子公司北斗导航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全资子公司南京元博中 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元博中和”)。 一个多月后,合众思壮就与元博中和、北斗导航签署“自组网”委托加工合同,金额分别达到2.39亿、2.38亿元。当年6月,元博中和签到金额2.35亿元、4.64亿元的两个合同后,随即又与合众思壮签订委托加工合同。短短一个多月间,签订的合同金额就达到11.77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该公司全年共签署自组网业务订单21亿元,2018年,与元博中和签订的自组网通信设备合同金额更是达到45.6亿元。

单实际规模可能更大。合众思壮2021年回复深交所问询时披露,该公司与北斗导航、元博中和签署的通导一体化业务销售合同,合计金额高达 70.89 亿元。截至 2020 年末,已执行并确认收入的合同金额 58.42 亿元,已收回销售款 51.78 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该业务收入5.67亿、2.3亿、1.18亿元,2020年收入情况则未单独披露。但这些业务收入,此次基本全部被监管认定虚增。换言之,该公司的上述期间相关收入,全部涉嫌造假。

为何甘愿充当 “提款机”

营业收入、利润猛增,经营现金流却大量流出,预付款、应收款也同步骤增,是不少涉及“专网通信”案件上市公司的共同特征,而合众思壮也不例外。

以2018年为例,当年该公司按合同约定,以银行存款18.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15.6亿元预付货款,上年开立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承兑支付17.2亿元,另外支付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保证金2.35亿元,同期收回的预收款、尾款合计37亿元。

在专网通信的业务模式下,客户也是供应商。第一财经此前曾报道,2018年,北斗导航科技既是众思壮客户,也是其供应商,为合众思壮当年第三大预付款对象,这也引起了大额预付款在供应商与公司大客户之间存在“左手倒右手”的质疑。

随着监管处罚落地,合众思壮在 “专网通信”案中,所充当的“提款机”角色及其运作手法,也得以证实。

根据合众思壮披露,该公司与隋田力共同投资北斗导航科技,作为专网通信业务运营平台,以开展专网通信业务为名,与隋田力实 际控制的江苏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对接上下游合同签订、原材料采购、组织 生产、货物验收交付等事宜,与隋田力指定企业开展自循环业务。

在业务开展过 程中,合众思壮以为北斗导航科技、元博中和提供加工服 务为名,加入专网通信业务链条,但实际却不承担加工角色,不提供任何有附加 值的技术,而是作为出资方,以垫资方式提供资金,以可组织的资金规模确定订单量,利润空间提前确定且基本恒定。

充当“提款机”的后果,是产生大量坏账。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通导一体化业务的预付款账面值 12.33亿元,应收款账面值7.6亿元,至报告日,预付款、应收款相关全部批次合同均已逾期。

2021年上半年,合众思壮处置了相关资产。当年4月,合众思壮作价2700万元,将相关业务转给河南普致科技中心,包括上述12.33亿元的预付款,以及约8亿元的应收款,也随着业务主体的转让一并转移。

第一财经此前曾报道,隋田力编织的“专网通信”大网,前后涉及数十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金额可能超过千亿元之巨,而合众思壮不过是其中之一。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瑞斯康达、国瑞科技、ST中利、康隆达等多家公司在内,都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而这些被调查的原因均指向“专网通信”业务。

ST中利2021年年报显示,由于计提损失预计约为22亿元,导致当年净利润巨亏38.66亿元,主要就包括涉及专网通信业务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计提资产减值,以及为子公司中利电子融资提供的担保,计提预计负债等。而国瑞科技2021年也计提专网通信业务减值损失2.46亿元,致使当你净利润亏损2.68亿元。

关键词: 合众思壮 财务造假 专网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