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日报丨人身险跨境再保市场风起,转型期将带来更多机会
随着中国直保市场的发展和新一轮对外开放推进,跨境再保市场在中国蓬勃发展。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已有529家境外再保人完成再保险登记系统登记,通过跨境交付的方式为我国再保险市场提供供给。2021年,中国再保险市场向境外市场分出保费约1050亿元。
如果说海外再保几年前更多集中在财产险领域,那么近几年寿险及健康险等人身险业务对于海外再保来说则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作为衔接海外再保人和境内直保机构的桥梁,在全球保险经纪巨头怡安集团任职再保寿险及健康险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战略项目管理大中华区负责人的王欢,对这一趋势感受特别强烈。
“五年前在寿险与健康险领域,海外再保还是一件小众的事情,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寿险健康险领域对于海外保险及再保创新结构的需求变得非常明显。”王欢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在目前寿险转型的大背景下,跨境再保将迎来更多的机会。
(资料图片)
寿险公司转型将带来更多机会
再保险也称分保或“保险的保险”,指保险人将自己所承担的保险责任转移给其他保险人承保的业务。
自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彻底取消了法定分保,全面实行商业分保,再保险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直保市场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进程加快,境外分保的规模也进入加速发展期,而寿险及健康险则被认为是跨境再保市场的新增长点。
“相对而言,中国财产险市场进行跨境分保已较为成熟,而寿险健康险则是近几年才开始更多地使用跨境分保。对于离岸再保险市场来说,中国寿险及健康险市场的潜在增长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王欢表示。
她认为,随着我国寿险及健康险市场发展趋向成熟,对于海外保险及再保险的创新结构、产品设计需求越发强烈,而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转型则带来新一轮机会。“从目前整个寿险市场来看,确实遇到了瓶颈和挑战,其核心问题是生产力严重下降。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再保参与方可以给市场带来一些新的视角。”王欢称。
伴随对海外市场经验、数据的借鉴,目前再保公司也开始呈现“再保直保化”的趋势。“再保目前在前端的产品设计、产品定价等维度上延伸得比过去更深入,这跟整个市场寻求创新产品及定价基础数据支持,以及产品迭代速度的增加都是有关系的。”在王欢看来,“寿险业大转型的背景下,很多领域都有机会。”
次标体、长期百万医疗险等“多线并举”
机会具体集中在哪些方面?王欢表示,“在目前的转型阶段,其实是一种多线并举的状态,次标体健康险、长期百万医疗险亦或理财型产品均有可能成为发展的方向。而作为再保人,核心能力则是国际视野和其他地区的运营经验,并根据国内市场情况做出迅速响应,将对应的资源嫁接至市场上,并做到足够的本土化,为直保公司创造更好的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在健康险市场上,王欢认为,次标体很可能成为一个亮点。
据麦肯锡近期发布的白皮书,目前中国带病体人口达4亿,医疗支出占比达50%~55%,但这个群体的商保保费占比仅6%。
“包括带病体在内的次标体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但是他们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健康险产品。如何把他们转化为增量市场,与此同时,为这些次标体带来真正的保险保障,一直是市场比较关注的问题。”王欢说。
而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已经开始在这个领域有所行动。据第一财经了解,近期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首款特别针对次标体的终身重疾险,其背后就有外资再保公司借鉴韩国市场的经验,提供了数据支持及再保支持。
“保险公司对非标体市场其实一直很感兴趣,但因为缺乏历史数据和产品设计经验等因素,往往又对此望而却步。而引入海外的理念、定价、核保规则以及再保支持,可以推动产品的最终落地。”王欢表示。
据她介绍,目前韩国、日本等发达市场都已开始尝试简易核保。通过简单的健康告知,可以将更多的人群放入保险保障的池子里,尤其可以将之前市场上较为缺少保障的老年群体也纳入其中。之后通过健康管理服务、体检或其他风控手段,得到相关的风控数据,可以进行费率调整及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
在百万医疗险方面,王欢表示,对于一些已经推出很久、赔付情况波动较小的百万医疗险来说,险企分出意愿并不强。而再保可以提供支持的方向在于百万医疗险的更新迭代,尤其是短期险向长期险的转变。“相对于短险来说,长期险中再保能够有更多的空间进行结构上的创新。可以根据分出公司的核心诉求,在再保条件上推陈出新。同时,长期百万医疗险的分出意愿也更为强烈。”
谈到新定义下的重疾险,王欢则表示,目前这个市场依然很“卷”,但相对于旧定义下重疾险的非理性竞争让再保公司已无法支持的情况,大部分海外再保公司对于我国新定义重疾险整体看好。“不过,相对于重疾险定义刚刚切换之时,目前整体的理赔情况要高于之前海外再保公司的预期,所以目前再保条件还是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