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可控核聚变,跟紧清洁能源革命新步伐


(资料图)

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超出了聚变阈值,实现了大于1的净能量增益,即用2.05兆焦的激光能量,核聚变出约3.15兆焦的能量。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在核聚变实验上一直无法做到“科学能源盈亏平衡”,也就是克服“为了发电,反而用了更多的电”问题。这次美国科学家使用总计192束高能激光,将特殊涂层加热到大约300万摄氏度的高温,发出强烈的X光束,射向装有氘-氚燃料球的环空器的燃料球上,使氘和氚发生内爆,在生成氦的同时,在质能方程作用下,释放出高于其输入时的能量。

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被认为是人类向零碳融合能源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尽管LLNL主任布迪勒表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该技术都存在非常显著的障碍,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商业化。但布迪勒也表示,如果投资和关注到位,这个时间表“可以更快一些”。

毋庸置疑,从0到1的突破确实绚丽多彩,令人印象深刻。这种基础科研领域的开创性突破依靠的是科学家的兴趣和好奇,及国家对基础科研持续的高投入。

当然,即便是基于兴趣和好奇驱动的从0到1的研究,也不是光靠投入就能出成就。基础科研需要一个不差钱的持续投入机制,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自由的灵魂,需要容错包容机制,让科学家的好奇在实验中自由扩张,因此解放思想是基础科研最核心的要素。毕竟,基础科研是人类从事瞭望的事业,是身处认知临界并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好奇之念,任何身份和认知束缚,都将约束科学家的边际突破能力。

一旦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人类的好奇具有变成可触碰现实的可能性,对其进行商业上的可行性探索就成为了市场主体逐鹿的蓝海,市场就当仁不让地担负起了架起从可信到可行桥梁的重任,且唯有市场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

可控核聚变意味着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向人类招手,人造太阳从此更具可信度,踏上了商业可行的时间之旅,尽管我们不清楚是10年、30年还是50年,但人类能源结构、经济社会的变化,甚至科幻片上那些承载人们突破自我的美轮美奂的星际文明,都会驶入梦想成真的轨道。

如果说从0到1是知识创造和认知突破的神奇之旅,那么从1到无穷就是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市场主体,通过其对市场的警觉性,基于人性对可行自由的不懈追求,试错性地挖掘市场的消费力,并不断通过市场进行存量知识交易,组合起满足新发掘消费力的生产力,进而不断拓展人们的可行自由空间和行动边界。

在人类进入核聚变清洁能源的接力赛中,中国也需抓住机遇,尊重和敬畏市场,用深化改革开放,让人类所有先进的存量知识都能在中国市场进行自由交易和匹配组合,以争取在这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革命中充当领跑者角色。

星辰大海,以梦为马。不论是羲和探日、嫦娥奔月,还是天宫遨游、祝融探火,也不论是基础研究,抑或商业化创新,政府需要做好的就是守夜人,支持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海阔天空,护卫企业家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权利,迈出中国发展零排放清洁能源的矫健步伐。

关键词: 可控核聚变 人造太阳 能源革命 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