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动力&四大优势,锂电设备出海迎来风口期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出海、海外动力电池厂商积极扩产,双重利好下国内锂电设备迎出海热潮。
【资料图】
“2022年是锂电设备出口订单最旺盛的一年,目前出口订单已经排到了2023年9月。”有广东惠州某智能装备企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上市公司中,2022年以来,先导智能(300450.SZ)、利元亨(688499.SH)、赢合科技(300457.SZ)的海外业务进展顺利。2022年4月,先导智能与AC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其14GWh电池工厂提供锂电装备及解决方案;10月,利元亨成为波兰Nowa Tepro sp.z o.o.控股大股东,实现模组Pack线欧洲本土交付;11月,赢合科技高精度双层挤压涂布机出货德国领先车企客户。
华泰证券表示,国产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领先,叠加工程师红利、精益管理等优势,逐渐在进口替代和走向全球两方面发力,这也有望带动中国锂电产业链在全球分工下的成长,助力锂电设备出口。
据悉,相较于光伏组件出口的复杂贸易环境,锂电设备的出口限制不是特别多,这为锂电设备出口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华西证券测算,到2025年整体海外动力锂电企业对设备新增需求将超500亿元。
锂电设备出海获双重动力
“当前锂电设备出海迎来风口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外锂电企业有自建厂需求;二是国内锂电企业有外建厂需求。” 厦门某锂电池智能制造方案解决商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
2022年6月,国轩高科位于德国哥廷根的工厂举行揭牌仪式,这是该公司首个欧洲电池生产运营基地;8月,宁德时代宣布拟投资额不超过73.4亿欧元(折合约人民币509亿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建厂;9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国建设其第二座海外工厂。
2022年9月,宁德时代、亿纬锂能(300014.SZ)获得宝马百亿欧元订单。华西证券认为,随着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斩获越来越多海外订单,相关动力电池设备企业出海脚步也将加快。
海外动力电池厂商扩产对锂电设备出口的带动作同样显著。数据显示,到2030年,SKI、SDI、LG新能源、大众、ACC、Northvolt等电池厂的总产能规划近2000GWh 。
“从扩产规划来看,海外电池厂扩产战线更久。”起点研究CEO李振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将有越来越多国产锂电池设备厂商出海布局。
安信证券预计,未来三年海外锂电设备市场CAGR达到21%,高于14%的国内增速,将支撑锂电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设备出海具四大竞争优势
我国锂电设备出海规模日渐庞大得益于设备技术完成度高、交付时间短、成本低以及人才优势等。
“由于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完整,(我国锂电设备)技术完成度高,国内技术工艺相对国外更完善且无短板。”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目前国产锂电设备在机械、电气等方面的安全设计能够满足欧盟CE认证,各项技术水平均达到全球顶尖车企标准。
2022年11月,赢合科技高精度双层挤压涂布机出货德国领先车企客户,并服务于该车企的首条锂电池生产试验线。
先导智能在2022年为大众德国萨尔茨吉特工厂提供20GWh锂电装备服务,包括前道辊轧、 极片烘烤、中道组装线整线、注液、电芯烘烤、化成设备及整线集成总包,并将成为大众2030年240GWh超级工厂的核心供应商。
交付时间方面,随着产业链的日趋成熟,国产锂电设备厂商具备在较短时间内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可及时满足海外厂商的需求。
深圳某激光能装备企业此前表示,目前正在开发的锂电池制芯设备规模化交付的周期一般为6个月左右,而国外厂商的交付时间大约在一年左右。
成本方面,李振强称,锂电池设备成本中,原材料占90%,其中标准件和非标件各占一半,国产设备公司因在非标件方面成本远低于海外公司,产品价格有较大优势。
人才方面,近年来国内锂电设备企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且人才趋于本土化。
据先导智能官网,公司员工人数达到19000人,较2021年底增长28% 。截至2022年7月,公司欧洲本土团队已达100余人,长期固定服务于海外客户的工程师团队达1100 余人,生产及交付能力不断提升。
利元亨拥有海外在职人员和外部顾问人员约30人,重点聚焦电池厂商海外设厂和国外汽车厂商设备需求,能够及时响应海外客户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致力于实现本土化经营。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