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热点:亡命之徒或浪漫侠盗:文学与影视如何想象海盗|新春书摘
一提起“海盗”,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金银岛》中的冒险故事、《彼得·潘》里邪恶的虎克船长、《加勒比海盗》里浪荡不羁的杰克船长……文学和影视作品常常将海盗浪漫化。而真实历史中的海盗,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苏格兰历史作家安格斯·康斯坦的《海盗简史》纵览从埃及法老时代至今海盗活动的整个历史,力图去除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迷思和假象,展现野蛮残酷但趣味十足的海盗世界的真实情况。
虚构作品中的海盗
(资料图片)
隆·约翰·西尔弗(Long John Silver)是一个源自小说中的知名海盗。在出版于1883年的《金银岛》中,苏格兰作者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斯(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1894)创造了这名无法超越的终极海盗,这是大部分人在想到海盗时脑海中会浮现的形象。当然,在《金银岛》出版很久前就已经存在虚构的海盗。
在约翰逊船长的海盗传记在18世纪初期的伦敦大获成功之时,一部《成功海盗》的戏剧吸引人们纷纷前往特鲁里街皇家歌剧院(Drury Lane Theatre)观看,这部戏剧以“红海海盗”亨利·埃夫里的掠夺活动为蓝本。这意味着在“黄金时代”的最后一批海盗仍在逃亡之时,对海盗的浪漫化描述就已经开始了。
在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小说作家和诗人再次从海盗活动中挖掘戏剧情节和异国情调。例如,拜伦勋爵的诗歌《海盗》(The Corsair,1814年)、瓦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的小说《海盗》(The Pirate,1821年)和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的歌剧《海盗》(Il Corsaro,1848年)都以美化和欢乐的视角描绘海盗世界,里面的海盗是反抗权威的浪漫主义英雄,而不只是一群底层的杀人凶手。
《金银岛》有可能是已出版的最具影响力的童书,这本书首次出现在一个叫作《海上厨师》(The Sea Cook)的连载故事中,儿童杂志《年轻人》(Young Folks,1881—1882)也发表过同名小说。书的原标题说明了至少在史蒂文斯的心中,主角是隆·约翰·西尔弗,而不是少年英雄吉姆·霍金斯(Jim Hawkins)。对史蒂文斯而言,他的主人公并不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人物,而是真实的海盗世界中的一个恐怖象征——这个人会令海盗们在行事前三思而后行,而不是赞美公海的自由。
在《金银岛》中,史蒂文斯引入了所有现在构成海盗传说基础的元素。是他塑造了肩膀上站着鹦鹉、安装了木制义肢、戴着黑色眼罩的海盗形象、黑券,当然还有海盗歌曲《聚魂棺上的十五个人》(“Fifteen men on a dead man’s chest”)。最重要的是,史蒂文斯发明了藏宝的概念,以及用“X”标示藏宝地点的地图。
事实上,真正发明这些概念的可能是史蒂文斯的美国继子劳埃德·奥斯本(Lloyd Osbourne)。一个夏末,史蒂文斯和他的家人在苏格兰高地的布雷玛尔(Braemar)休假,天气正如往常一样多变。一天史蒂文斯遇到了13岁的劳埃德,当时他正在给他画的一座岛的地图上色。奥斯本后来回忆道:
史蒂文斯进来时我快画完了,他对我所做的一切都很有兴趣,他靠在我肩膀上,很快就在修饰地图并给地图命名。我永远不会忘记骷髅岛(Skeleton Island)、眺远山(Spyglass Hill)以及三个红叉带来的激动人心的感受!当他在右上角写下“金银岛”三个字时,我激动无比!他似乎对此非常了解——海盗、藏宝、被流放在岛上的人。“哦,讲个海盗的故事吧。”我被他迷住了,感受到了他对海盗这一话题的热情。
三天后,史蒂文斯就写了前三章,其余的家人帮助他将情节推向高潮。几周后,他将头几章交给《年轻人》的编辑,两年后《金银岛》就印刷出版了。之后的情况都众所周知了。
《金银岛》一直再版,并且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图书之一。基于这本书已经拍摄了50多部影视剧,从最初的默片电影《金银岛》(1920)到最新的法国改编电影《金银岛》(L’Île aux Trésors,2007),还有意大利动画电影《金银岛》(L’isola del tesoro,2015)。在这些改编版本中,可能最为知名的是迪士尼在1950年拍摄的版本——这也是迪士尼首次尝试拍摄的真人电影。吉姆·霍金斯(Jim Hawkins)由童星鲍比·德利斯(Bobby Driscoll)扮演,来自英国的罗伯特·牛顿(Robert Newton)扮演了经典的隆·约翰·西尔弗,他操着一口浓重的英国西南口音,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啊,吉姆小伙子”,令这部电影更具特色。
这些元素立即成为史蒂文斯海盗传说的一部分,并且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每个经典的海盗扮演者都在模仿牛顿的说话方式。牛顿也因扮演这些粗犷、消瘦的角色而出名。六年后,当他在电影《海盗黑胡子》(Blackbeard the Pirate)中扮演主角时,他又重塑了这一形象(还有口音)。此外,演员奥利弗·里德(Oliver Reed)以及谁人乐队(The Who)的具有自我毁灭倾向的鼓手凯斯·穆恩(Keith Moon)都将酗酒的牛顿描述为自己的榜样。
另一部关于海盗的杰出虚构作品是《彼得·潘》(Peter Pan)。这部戏剧由另一个苏格兰人J.M.巴里(J.M.Barrie,1860—1937)创作,1904 年首次在伦敦上演。
巴里起初写的是一部小说《小白鸟》(The Little White Bird),后来将其改编为适合在舞台上演出的剧作。一个拒绝长大的男孩的故事很快大获成功,虎克船长(Captain Hook)成了一个人尽皆知的海盗坏蛋。然而他和他的船员更多地被描绘为滑稽人物,而不是真正的海盗,与充斥于《金银岛》中的这些危险的恶棍相距甚远。
在舞台剧《彼得·潘》中,海盗的手上装上钩子,帽子上用头骨和交叉的腿骨花纹装饰,以走木板的方式处决犯人(译者注:在处决犯人时,蒙着他们的眼睛,强迫他们在伸到舷外的木板上向前走,让他们掉落海里淹死。)。虽然“黄金时代”的典型海盗都不会如此行事,但这些元素已经如同史蒂文斯的海盗元素一般成为整个海盗形象的一部分。
十年后,流行的海盗形象将再次发生变化。虚构作品中新出现的海盗不再是邪恶的杀人凶手或滑稽的小丑,而是真正的英雄——一群年轻、机智、诚实、优雅的英国人。他们为了崇高的事业奋斗,打抱不平,救助受困的名媛淑女。创造这类海盗形象的是拉斐尔·萨巴蒂尼(Rafael Sabatini,1875—1950),这名英意混血的作者独自创造了被称为“侠盗” (swashbuckler)体裁的小说。
虽然他的书被嘲笑为“一个男孩独自一人”(Boy’s Own)风格的冒险小说,但萨巴蒂尼将他的海盗世界根植于艾斯克默林和约翰逊的作品中,他的主人公完全是自己创造的。他第一部成功的小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美人如玉剑如虹》(Scaramouche,1921),但次年他创作了《铁血船长》(Captain Blood),为此后的侠盗类小说树立了标准。他的其他海盗小说包括《海鹰》(The Sea Hawk)、《黑天鹅》(The Black Swan)和其他两本关于“铁血船长”的书。
他的成功正逢其时。《铁血船长》在首部《金银岛》电影推出后出版,好莱坞立即意识到了萨巴蒂尼小说的潜力。《铁血船长》1924年首次出现在大银幕上,由沃伦·克里根(Warren Kerrigan)扮演主角。
虽然这部电影本身平淡无奇,但在它之后又诞生了另外两部——《海鹰》(1924)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黑海盗》(The Black Pirate,1926),道格拉斯·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了侠盗主人公。他是首个把刀插在船帆上滑向甲板的银幕主人公,他也令囚犯走木板,在一场比剑决斗中杀了一名海盗船长,且曾救助过公主。此后这类电影不断涌现,银幕上的海盗形象也成为好莱坞在未来三代的主要产品。
20世纪30年代与40年代出现了大量有声“侠盗”电影,其中许多都基于萨巴蒂尼的小说。其中最为成功的可能是翻拍的《铁血船长》有声电影(1935年),原本籍籍无名的埃罗尔·弗林(Errol Flynn)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了侠盗主人公。他后来又在《海鹰》(1940)中饰演海盗,这部战时的爱国主义轻喜剧与萨巴蒂尼的原著并无太大关联。
另一部当时的海盗经典作品是《黑天鹅》(1942),在这部电影中泰隆·鲍华(Tyrone Power)扮演了浮夸的亨利·摩根爵士手下的一名虚构海盗,当时的电影大腕——玛琳·奥哈拉(Maureen O’Hara)和安东尼·奎恩(Anthony Quinn)也在其中首次出演了海盗主题的电影。
虽然这类海盗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仍在创作,但观众的口味在变化,变化的趋势是后来的电影都在拙劣模仿先前的作品。例如,在电影《红海盗》(1952)中,伯特·兰卡斯特(Burt Lancaster)再次扮演了范朋克此前在《黑天鹅》中扮演的角色。兰卡斯特此前为杂技团演员,甚至更加热衷于在绳子上荡秋千和从船帆上往下滑。
然而,海盗电影迎来了最后的高潮,罗伯特·牛顿出演了《黑胡子大盗》(Blackbeard the Pirate,1952)和《隆·约翰·西尔弗》(Long John Silver,1954),年迈的埃罗尔·弗林和玛琳·奥哈拉出演了最后一部海盗轻喜剧《海宫艳盗》(Under All Flags,1952)。这些是最后的侠盗电影,在过去的二十年内每年至少会出现一到两部侠盗片,但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这类影片变得很少见。
虽然大部分侠盗电影的主人公是虚构的,但有时他们与黑胡子、摩根和基德等真实的海盗存在交集。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历史上的海盗存在的意义只是被海盗主人公打败。他们被描绘成没有深度的恶棍海盗,甚至比虎克船长更加笨拙无能或在本质上比隆·约翰·西尔弗更加邪恶。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电影《基德船长》(Captain Kidd,1945),在这部电影中,查尔斯·劳顿(Charles Laughton)扮演的这名不幸的私掠者是一个邪恶的阴谋家。相比之下,少有侠盗片以真实的海盗为主人公,其中这样一部电影就是《掠夺者》(The Buccaneer)。在1938 年版的《掠夺者》中,让·拉菲特的角色由弗雷德里克·马奇(Frederic March)扮演,在1958年的改编电影中,由尤·伯连纳(Yul Brynner)扮演。甚至在那个时候这名银幕上的海盗都被描绘成一个温和的绅士,现实中的让·拉菲特可能与这两个词永远沾不上边。
在将近半个世纪里,海盗题材并未真正被视为吸引票房的主题。当然罗伯特·肖(Robert Shaw)主演的《侠盗》(Swashbuckler,1973)、彼得·库克(Peter Cooke)主演的《黄胡子》(Yellowbeard,1983)、沃尔特·马修(Walter Matthau)主演的《海盗》(Pirates,1986)、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主演的《虎克船长》(Hook,1991)和吉娜·戴维斯(Gina Davis)主演的《割喉岛》(Cutthroat Island,1995)可能是最知名的海盗主题电影。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电影,包括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斯的经典之作改编的三个版本的电影。其中一部是《布偶金银岛寻宝记》(Muppet Treasure Island,1996),在这部电影中,即使是蒂姆·克里(Tim Curry)也无法完全打破罗伯特·牛顿塑造的隆·约翰·西尔弗的形象。虽然其中一些电影本身可算得上优质电影,但没有任何一部的票房大获成功。
后面便是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主演的电影。基于过时的迪士尼票房题材创作电影的做法已经并不常见,而德普还呈现了一个纨绔招摇、口齿不清和行为夸张的海盗船长形象,这给迪士尼公司敲响了警钟。但他们不必担心。《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The Curse of the Black Pearl,2003)大获成功,为迪士尼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续集《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Dead Man’s Chest,2006)和《加勒比海盜3 :世界的尽头》(At World’s End,2007)同样成功。
《加勒比海盗:惊涛骇浪》(On Stranger Tides,2011)和《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Dead Men Tell No Tales,2017)则并没有如此成功,可能是因为它们已经远离海盗题材的基本元素,更加集中于描绘变形的鬼船和奇幻传说,而非构成原迪士尼此类电影基础的侠盗主题。
然而,冒险电视剧《黑帆》(Black Sails,2014—2017)表明海盗题材仍然受观众欢迎,并且它们不需要僵尸或魔法来强化故事。事实上,《黑帆》是一部历史剧,以“黄金时代”为历史背景,代表着回归真实的海盗世界。
这部电视剧实际上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斯《金银岛》的前传,该剧巧妙地将隆·约翰·西尔弗和比利·博恩斯(Billy Bones)等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与新普罗维登斯岛的海盗世界相结合。伍兹·罗杰斯、爱德华·蒂奇、查尔斯·维恩、“白棉布杰克”·拉克姆、安妮·伯尼、玛丽·里德和本杰明·霍尼戈尔德都出现在剧中。更精彩的是,他们与真实的历史人物较为接近。虽然情节必然偏离历史,但这部剧仍然是最接近重现“黄金时代”海盗的影视作品。
对约翰尼·德普而言,他被誉为银幕海盗形象的重塑者,他创造了结合埃罗尔·弗林、罗伯特·牛顿等人特点的新一类海盗形象。当记者问他从谁身上获得灵感时,德普表示,基思·理查兹(Keith Richards,滚石乐队创始人之一)是他的角色模型,同时他还从伊基·波普(Iggy Pop,美国朋克音乐代表人物)和埃罗尔·弗林身上获得了灵感。
德普还补充道,海盗就像“当时的摇滚乐明星”,这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何他以摇滚明星为角色蓝本。事实上,他唯一没有提及的人是查尔斯·约翰逊船长。尽管如此,无论是罗伯特·牛顿饰演的隆·约翰·西尔弗,还是约翰尼·德普饰演的杰克·斯帕罗(Jack Sparrow)船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约翰逊描写的黑胡子和巴沙洛缪·罗伯茨等人物的影响。事实上,可以说与黑胡子相比,留着凌乱的胡子、三角帽上插着点燃的导火索的杰克·斯帕罗看起来更为平庸。这也是这些海盗人物的魅力所在——真实的海盗世界与海盗小说同样精彩。
《海盗简史》
[英]安格斯·康斯坦 著 凌荷 译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