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微资讯!《三体》故事会在现实中发生?中国科幻影视正在给出答案

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播出的《三体》电视剧即将迎来大结局。“忠于原著,没有魔改”,大多数书粉给出了正面评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1月15日开播以来,《三体》始终保持着稳定口碑。故事进入高潮段落时,豆瓣评分小幅上涨达到8.2。不少观众认为最后十集的表现超出预期,几条线索交织汇聚,三体文明揭开神秘面纱,被三体人视为“虫子”的人类决定奋起反抗。

近日,第一财经采访了《三体》主创团队,了解到电视剧版诞生幕后的波折。在《三体》这一特殊IP面前,过去常规项目中可行的评估标准、对剧本的优化方法都失效了,没有可以对标的成熟作品,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从腾讯视频首次发布《三体》影视化的消息到最终上线,历时七年,趟过无数弯路。

改编方向的确定是最难一关。忠于原著,首先满足核心书粉,还是大刀阔斧地改编降低观剧门槛?经过反复考量,他们选择了前者。这个颇为冒险的决定,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中国观众对科幻的认知,大多以特效为第一观感,但贯穿《三体》始终的,是现实主义的基调。这与《三体》原著特质密切相关。

《三体》讲述的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地球往事”的故事:2007年的北京,收音机播报着奥运会筹备工作的最新进展,一个神秘组织正在暗中围猎科学家,纳米材料科学家汪淼和警察史强联手调查真相;镜头转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雪原和连绵山峰,一项与地外文明建立联系的工作正在进行,天体物理学家叶文洁在这里按下了扭转人类命运的按钮。

一切的努力都在为真实质感服务。《三体》总导演杨磊告诉第一财经,他们希望构建一个令人信服的世界,让观众相信,《三体》中的故事真的有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发生。一如十多年前,他在《科幻世界》上读到《三体》时的感受。

超级粉丝捍卫原著

2016年年底,腾讯视频拿到《三体》的剧集开发权,确定了承制公司灵河文化,《三体》电视剧开发正式启动。不过,直到2019年,《三体》的导演人选仍处于待定状态。

腾讯在线视频影视内容制作部、《三体》腾讯视频制片人汪悍贤回忆,他们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与业内知名导演、新锐导演团队聊合作意向,大多数人在面对《三体》的时候,怀有敬畏之心,不敢轻易触碰。这时候,杨磊写信“毛遂自荐”,打动了他们。

杨磊向第一财经记者回忆与项目结缘的过程,难掩激动。电话那头,这位原著铁杆粉丝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2006年5月,《三体》第一部在《科幻世界》上连载,和万千读者一样,杨磊成为它的忠实粉丝,一直追到三部曲完结。《三体》于他而言,不仅仅是一本科幻小说:“这本小说所展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我产生了深刻撼动。”他把《三体》的精神内核归纳为15个思想实验,是刘慈欣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所做的深度哲学思考。

杨磊多年的搭档,《三体》视觉导演陆贝珂也是资深科幻迷,《三体》“骨灰级”粉丝。1999年,陆贝珂进入影视行业从事特效工作,2007年左右,二人就曾聊起过《三体》影视化的问题,2008年,陆贝珂创立特效公司,他们曾一起合作过口碑谍战剧《红色》。陆贝珂告诉第一财经,过去这么多年的积累,仿佛就是在为拍《三体》这件事做准备。

2019年上海电视节期间,总制片人白一骢向杨磊询问起拍摄《三体》的意愿,杨磊当下特别激动,但并没有立刻答应。他和陆贝珂说了这件事,对方的反应是:“那拍啊!你有什么可想的!”陆贝珂一宿没睡,写了两万多字的信劝杨磊必须接下《三体》,其中一句话让杨磊深受触动:“我们的生命如果能和《三体》重合一次,此生无憾。”

杨磊用两天时间把《三体》重读了一遍,将每一章节的每一个名场面像走马灯式的过了一遍。他写信自荐:“我说,让我干吧,我一定要干这件事。第一,我是超级粉丝,第二,我自己认真地思考过,不是拍一脑门的冲动。第三,我和我的伙伴陆贝珂可以配合,也确实有这个技术储备。”

此后的四年,从筹备到《三体》正式播出,一千多个日夜,杨磊和陆贝珂全情投入到这个项目当中,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日日夜夜,每时每刻,做梦都在想明天怎么拍,过程中有很多坑坑洼洼,也会摔跤,也会迷茫,如果不是一个信念支撑着,其实很难往下走。作为大刘和《三体》的粉丝,我们要用热情和专业的态度把这件事做完。”杨磊对第一财经说。

将原著中的情节和价值观以保鲜的状态传递给观众,再通过适度改编将烧脑、晦涩的理论部分讲清楚,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是《三体》电视剧一以贯之的创作逻辑,也是它给观众带来的直观感受。

在《三体》即将完结时,一位观众在该剧论坛上提到,希望《三体2》沿用原班人马。在他看来,尽管剧版并不算完美,但主创团队对原著的爱和对科幻的热忱,在剧集中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这个提议得到了不少观众的支持,他们同时喊话导演在第二部里汲取第一部的经验,指出该剧节奏缓慢,光线太暗等问题:“要把握节奏问题,白天的戏份记得开灯。”

用现实主义手法拍科幻

“从现在开始,暂时忘掉我们拍的是一部科幻巨著,要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这件事。”这是《三体》第一场创作讨论会上,杨磊说的第一句话。在他看来,《三体》是中国的科幻,一个很“中国”的故事,是中国人基于对历史的认知,书写自己的未来,传递的也是中国的价值观。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赛博朋克、末日废土、太空歌剧之类的科幻流派,过去一直冲击着中国观众,形成人们对科幻类型片的观感,其中一个,便是将科幻与特效划上等号。

《三体》的风格是冷峻的,看上去颇沉得住气。它并没有急于展示“技术爆炸”“经费燃烧”的部分,尤其是开篇,与人们印象中的“科幻”二字相去甚远,大量的室内戏,甚至让人怀疑,这是一部有较多惊悚、悬疑元素的刑侦剧。

选角上,也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即现实主义的表演是否过关。从这一标准出发,确定了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等演员,他们对主要角色的诠释,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饰演老年叶文洁的陈瑾说话有自己独特的节奏和声调,沉静而冰冷。杨磊记得她的第一场戏:“她一开口,我就确定,她就是我的统帅。”

杨磊希望,《三体》能够让观众对科幻剧种产生新的认知。为了营造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他们对生活环境、时代气氛和科学理论等方面都进行了严谨考据。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说中的重要章节“红岸基地”的环境营造,其真实感直接决定了这条故事线是否令观众产生代入感。为此,他们搜集了4000多张照片,确定当时人的服装、发型和那个时代的人会听的歌曲。

再如《三体》中涉及到粒子对撞、纳米技术等科学问题。创作者必须弄清仪器运转的原理,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叶文洁按动按钮的动作背后,有一整套精密仪器控制:“天文望远镜到底怎样才能对准太阳?这就需要一本太阳志,在某个地理位置相应地输入一个坐标,最终才能完成发射。”杨磊说,主创团队会和科学家们反复讨论类似细节,以求科学的真实。

汪悍贤认同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逻辑,在他看来,原著小说给他带来极大震撼,正是因为它在一个近乎真实背景和环境空间里,给人以思想启迪:“它告诉你‘物理学不存在了’,倒计时一直在眼前闪烁,人类的科技被锁死了,400年之后会有外星人来侵占我们的文明。这种想象让人不寒而栗。”

汪淼和史强在卤煮店里的对话,汪淼去女儿学校教物理知识等原创情节,同样是为了营造生活的质感,展现那区别于三体人的,独属于人类的珍贵情感,它可以让人变得温度,有勇气。“人作为所谓的“虫子”,身上所具有的坚忍不拔的力量和觉醒的力量,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东西,也是我们想向观众传达的价值观。”汪悍贤希望,未来在谈论科幻的时候,不单是谈论视听方面的进步和革新,也包括故事题材、价值观方向上,给观众带来新的体验。

科幻有望成为核心赛道

如原著一样,《三体》电视剧从人们熟知的世界入手,逐步延展出对未来的想象。《三体》的科幻感是逐渐显露的,而非一开始就堆满各种科幻元素。在营造真实质感的过程中,暗藏着许多神秘线索,邀约观众跟随主人公一探究竟。

关于三体文明的想象,在剧中通过“三体游戏”的方式揭开,透过汪淼和史强的眼睛,观众得以看见宇宙闪烁,看见三体文明在恒纪元和乱纪元的交替中不断毁灭与重生,三体人不断的“脱水”“浸泡”,保留文明的火种;故事行至高潮,“古筝行动”“智子工程”等名场面得到了颇为亮眼的展现,一场宇宙级别的掠夺和抗争之战拉开序幕。

编剧张小北在追完剧版《三体》时感慨:“这是中国影视行业目前能拿出来的最好的呈现了,我们能感受到主创的竭尽全力,但也能看到非常多的无奈和不甘。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能有后来者跟上,继续弥补那些遗憾。逐渐让中国观众,尤其是剧集观众开始习惯和接受‘科幻’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三体》之前,科幻类型在剧集领域,几乎是新兴类型,市场回报难以预测。对于创作者或者是投资方而言,《三体》的投入都是一次冒险。成功,意味着它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衍生价值,失败,则要承受毁IP的骂名。在《三体》的这次探索中,忠于原著、死磕细节的主创团队,在资金和创作上全力支持的平台等多方合力,结果得到多数观众的认可。数据显示,《三体》的用户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征。

据了解,《三体2:黑暗森林》已经进入筹备阶段,剧粉已经开始为第二部主人公罗辑的演员人选展开讨论。基于原著内容,可以预见的是,《三体》系列后续的开发,将对技术和人才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开始期待制作团队对“水滴”“降维打击”等名场面的呈现。在《三体》系列之外,《群星》《时间深渊》等科幻IP的开发也被各平台提上日程。

那么,科幻剧集有望成为一个可持续开发的核心赛道吗?《三体》主创团队对这件事情抱有信心:“这次尝试,让我们看到中国影视产业未来进步的方向。从题材的多元性,技术的储备,观众和用户的体验来看,我们对科幻剧集抱有极大期待,它是可以长久发展、持续开花的,未来一定有更多机会。”

关键词: 流浪地球 腾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