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热点:上海发布重磅数据:光伏产能翻番,4730万集装箱全球第一
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后,上海经济韧性持续增强。
(资料图)
于3月22日发布的《2022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2022年上海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652.80亿元,比上年下降0.2%。如果按常住人口计算,2022年上海市人均GDP较去年同比上涨近4%,为18.04万元,与捷克水平相当,超过葡萄牙、沙特、希腊等国家。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95亿元,下降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458.43亿元,下降1.6%;第三产业增加值33097.42亿元,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2022年,上海市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08.19亿元,比上年下降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393.16亿元,增长11.4%。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15473.6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税),增长1%。
新能源产业高速增长
2022年,上海持续发力增长新动能,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641.19亿元,比上年增长8.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8%。
去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102项任务全部落地,全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1%。
同时,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406.86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0%。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太阳能电池产量36.19万千瓦,增长1.2倍;发电机组产量2618.08万千瓦,增长70.3%;新能源汽车产量98.86万辆,增长56.5%;电站用汽轮机产量1735.60万千瓦,增长40.6%。
除此之外,上海创新型企业加快成长,2022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43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
上海去年深入推进科创板注册制试点,至年末累计上市企业501家,共募集资金7800亿元。科创板上海上市企业78家,融资额2033.40亿元,总市值1.42万亿元。
另外,2022年上海专利授权量达17.8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8万件,比上年增长12.0%。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5591件,比上年增长15.8%。至2022年末,全市有效专利达80.11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有效实用新型专利和有效外观设计专利分别比上年增长17.4%、19.9%和13.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9件,较上年增加6.7件。
吸引外资和总部经济
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在吸引外资和总部经济上再创纪录。
2022年,上海召开政企沟通圆桌会议41场,成功举办2022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全市实际使用外资超过235亿美元,规模创历史新高;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分别新增60家和25家,累计分别达到891家和531家。2022年,上海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较上年下降1%,其中外商投资经济投资增长24.8%。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高企、外需收缩的背景下,2022年上海贸易规模仍然保持增长,外贸总额继续保持世界城市首位,集装箱吞吐量则连续13年位列全球第一。
其中,2022年上海关区货物进出口总额约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增长4.3%;全年上海市货物进出口总额约4.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出口增长9.0%。
具体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比重高达36.4%。按市场分,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的出口增长,分别为20.8%、 1.9%、11.7%和2.8%。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海口岸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0.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6%左右的新高;新型国际贸易加快发展,离岸经贸业务企业名单扩展至577家,国际分拨中心示范企业扩展至100家,支持布局海外仓数量达110个;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万国际标准箱,增长0.6%。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3.9%,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已连续五届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上海,在2022年共吸引了14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35.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9%。
在疫情期间,金融业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2022年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86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去年上海市金融市场成交总额293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分别增长7.6%、12.6%和23.8%。
与此同时,上海金融改革创新实现新突破。2022年,上海启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建设,支持“沪伦通”拓展至瑞士、德国等欧洲主要市场,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和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上证50股指期权、中证500ETF期权等产品推出,全年新增持牌金融机构52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