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国家集采药品降价56%,带量采购将成公立医院主导模式|晋观医养
迈入提速扩面新阶段的带量采购,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省级招采成为我国公立医院采购的主导模式。
(相关资料图)
3月29日,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在海南省陵水县产生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后将发布正式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39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6%,按约定采购量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省167亿元。
2018年以来,已有333种药品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进入了公立医院,平均超50%的价格降幅,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专家表示,已经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的带量采购更加关注规则制定的合规合理,价格降幅预期、中选企业数量、中选比例也逐步趋于稳定。
5年333种药品平均降价50%
3月初,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相关文件显示,有40个药品纳入了第八批国家集采,覆盖抗感染、心脑血管治疗等领域。
此次集采的品种中,有不少市场销售超10亿元的大品种。例如,抗感染领域药品中就包含了多个抗生素大品种。此外,市场规模较大的肝素类产品今年首次纳入集采,作为抗凝血、抗血栓的临床用药,在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
国家医保局发布的拟中选结果显示,本次集采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抗过敏、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助理蒋昌松对第一财经表示,此次国家集采40个品种39个集采成功,特别是本次集采的大品种如左旋氨氯地平、依诺肝素、那屈肝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等都合理降价,仅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流标。平均降幅56%,符合行业预期。
其中,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平均降价83%,将大幅提高抗病毒药物可及性。特别是一批抗菌药物价格有效降低,去除了抗菌药物滥用的经济动因,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常用降压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降价48%。此外,治疗早产的阿托西班注射剂集采前单支价格超过千元,此次集采降至平均240元/支,降幅80%,患者负担明显减轻。
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八批国家药品集采,共纳入333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前七批国家药品集采按集采前价格测算,涉及金额约占公立医疗机构化学药、生物药年采购的35%。
国家医保局在3月初提出明确要求,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应有所覆盖。按照“十四五”相关规划,到2025年,集中带量采购将成为公立医院采购的主导模式。
集采规则优化升级
国家医保局在《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中再次明确,坚定不移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随着常态化规范化带量采购的开展,医药企业也普遍认识到带量采购是大势所趋。
医药企业积极参与了第八批集采,251家企业的366个产品参与投标。174家企业的252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包括5家国际药企的5个产品,169家国内药企的247个产品,投标企业中选比例约70%。
为了保障规则制定的合规合理、企业竞争的公平公正,国家医保局还不断对集采规则进行优化升级。
通知要求,创新完善集采规则。着眼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防止地方保护、区分内外资、关联性较小因素加分等影响公平竞争的做法。坚持带量基本原则,综合考虑市场竞争格局、企业生产供应、信用和履约情况、产品质量或临床认可度等因素完善采购规则,倡导多家中选。
国家医保局拟中选结果显示,第八批集采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中选,供应多元化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蒋昌松表示,第八批药品集采总体延续了前七批集采的思路,即“带量采购、招采合一”。在具体的规则上有一些优化和完善。一是纳入本次集采的品种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企业数量达到5家的品种。二是精细化管理约定采购量,抗感染药品、急抢救和短缺药品比普通药品降低了10%~20%的带量比例。三是一个品种在每个省的供应企业由独家供应转换到“一主一备”甚至“一主双备”,达到集采品种“主要用主供企业、有时用备供企业、按需用原研企业、基本不用其他企业”的政策预期。
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医保工作会议称,我国药品价格指数连续5年下降。集采品种中使用高质量药品的患者比例从50%提高到90%以上。在广大参保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的同时,药品“带金销售”的空间持续被压缩,越来越多药品生产企业走上重创新、重质量的发展新路。
蒋昌松表示,第八批集采预计7月份在全国落地,届时患者可以用上质优价宜的中选产品,享受到集采红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