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断头路打通后仍需重视交通
(相关资料图)
最近到一个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调研。在城郊的一个村,离中心城区不到十公里的地方,老百姓反映最集中的问题是交通不方便:到中心城区时间太长,到邻近乡镇6公里路还要转车。查了一下城区到这个村所在镇的公交车,需要经过25个站点,中间绕了几个地方,不到十公里的路程要花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第一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曾经把打通省际断头路作为重要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打通断头路以后,脚步仍然不能停,要把城乡交通、城郊交通放在重要位置上,让毛细血管也能够畅通,这样才能推动城乡一体化快速实现。如果说断头路打通的是经,城乡交通、城郊交通就是络,经络都通了血液循环才能畅通,身体才能正常。尽管我们坚持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交通建设先行,但是和老百姓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仍会有差距。
从国家的层面讲,交通通畅关系到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是经济循环要畅通,循环畅通的基础是交通。如果交通不通畅,人的流动、物的流动都不方便,何来经济循环畅通,也谈不上建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从城乡一体化发展讲交通通畅关系到乡村振兴。以城郊村的发展为例,如果交通便捷,很多项目就可以建设。比如说做一个亲子乐园,功能集儿童娱乐、教育、健身于一体,让村民和城市居民都得益。如果交通便利,就会有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来,既让孩子身心得到锻炼,也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经营餐饮、民宿的村民也会有很多收益。农村富裕了,消费就会增加,内需不足的问题也会缓解。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曾经有过村村通公路行动,通过交通改善极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乡融和,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总结长三角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交通便捷通畅是首要的因素。比如说长期排在县域经济第一位的昆山市,很早就实现了所有乡镇街道20分钟内都可上高速。张家港、江阴等地都是这样做的。现在新发展格局构建和现代化建设对农村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已经远远不够,还要畅、快才能支撑高水平发展。不仅仅是公路交通,轻轨、地铁都要进行谋划,大都市建设的先导是便捷的交通把都市的各个区域都能连接起来,是内部各个地方的可达性,这样经济的血脉才能畅通,经济活动才能高效开展。
最近很多专家都在给经济增长支招,部分专家谈到了房地产。如果只注重中心城区的开发,房地产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因为土地数量有限,能买得起房子的群体也有限。如果要在中心城区周围开发建设一些价格适中的社区,交通的配套就是必须的。如果不是在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10公里的路程要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很难吸引年轻人。要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交通配套必须同步考虑。对房地产是这样,对其他行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来讲,交通建设也需要超前布局。没有交通体系的现代化,也就没有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的交通体系,构建便捷的城乡交通系统,钱从哪里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对长三角可用的金融工具做了设计,专项债券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如果三省一市联合起来,对长三角交通发展规划再做一次完善,把城乡交通作为重点,创新使用金融工具,筹集足够的建设资金,碰到的难题可以解决。可以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成立长三角交通投资公司,统一进行交通建设,在打通断头路之后,还要把连接城乡的小道变大道,小康线变为共富路。
(作者系浙江省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协常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