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放弃独立造车

滴滴坎坷的造车路暂时画上句号。

2023年8月28日,滴滴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将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转让给小鹏汽车。小鹏汽车将以此为基础,开发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代号为“MONA”,作为新品牌的首款车型,预计在2024年开始量产并投放市场。


【资料图】

这一合作意味着滴滴放弃了自主造车的计划。滴滴在造车领域的历程并不平坦,曾多次尝试与主机厂合作,试图进军整车制造领域,但最终几乎都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早在2018年,滴滴就开始涉足汽车领域。当年4月,滴滴联合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共同成立了“洪流联盟”,联盟的成员包括主机厂、零配件制造商、新能源领域、数字地图公司、车联网等,旨在通过与这些公司合作,共同建立汽车运营商平台,推动共享化进程。然而,滴滴创始人兼CEO程维在此期间明确表示:“滴滴坚决不造车,也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

尽管程维表态不参与造车,但此后有关滴滴涉足造车的传闻不断传出。滴滴与理想汽车合作推出电动MPV曾是其中一次尝试,然而由于理念不合等原因,该车型的量产计划最终搁置。2022年,桔电出行申请破产,被认为是滴滴造车计划的首次失败。

滴滴真正深入整车制造领域始于2020年,其与比亚迪共同设立了合资公司——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网约车的设计与研发。该公司股权结构为比亚迪占比65%,滴滴占比35%。2020年底,滴滴与比亚迪合作发布了首款网约车D1,该车型主要面向网约车市场,由比亚迪进行生产代工。滴滴在D1的设计过程中汇集了汽车工程、设计和技术团队,参与了从整车工程构想到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各个方面的设计。数据显示,2021年D1的销量约为1万辆,2022年则售出了994辆。最终,这款车型在2022年开始面向个人消费者销售。

2022年3月,有消息称滴滴计划收购国机智骏,以独立从事汽车研发、生产制造,并进入大众消费市场。不少人猜测滴滴正在加大造车计划的力度。一些媒体报道称滴滴将于2022年6月公布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计划,并在2023年6月交付首批车辆。据悉,这个计划将由滴滴出行副总裁兼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领导,车型代号为D1 Light,面向网约车市场。同时,滴滴或将收购拥有造车资质和能力的工厂,位于江西赣州的国机智骏被确定为潜在收购目标。

尽管滴滴在造车领域探索颇多,但这一路并不平坦。与此同时,滴滴也在积极推进与整车相关的自动驾驶业务。自2016年起,滴滴就开始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团队“远航探险者”,2019年将该团队升级为独立公司,并在北京、上海以及美国加州等地获得路测资格。2021年4月,滴滴发布了硬件平台“滴滴双子星”,该平台被应用于沃尔沃XC90冗余车型,从核心传感器到车载自动驾驶系统,再到远程协助系统和前装量产车型,多层次冗余实现。据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累计约为350亿元,其中2022年投入95亿元。

今年4月13日,滴滴发布了自动驾驶量产的最新进展,推出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产品以及自动驾驶货运机器人KargoBot。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表示,滴滴已与新能源整车企业合作,共同在Robotaxi产品定义、车型平台选择、座舱与智能驾驶系统开发等方面合作,首款自动驾驶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调度。此后,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无人驾驶新能源量产车项目“AIDI计划”,并宣布将成立合资公司,推动L4级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生产。预计该量产车型将于2025年投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调度,推动L4级无人驾驶商业化进程。

对于出行科技公司来说,虽然滴滴在国内网约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鉴于该市场的高投入与成本,盈利并不容易。因此,这些公司需要寻找第二曲线的业务增长点。然而,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造车领域,都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自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已累计亏损超过千亿元。2021年6月,滴滴在纽交所上市,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滴滴的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其中国内出行业务占比超过90%;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97亿元和106亿元。虽然2021年一季度实现季度盈利,净利润达55亿元,但这主要归因于投资收益大幅增加。2021年7月,滴滴App遭下架,随后七个部门对其进行了网络安全审查,2022年6月,滴滴宣布退市。退市后首份财报显示,2022年滴滴营业收入为1408亿元,同比下降19%,净亏损达238亿元。

一位滴滴离职的高管向记者表示,滴滴近几年营收快速下滑,应该砍掉短期无法变现的项目,聚焦主业,“造车的门槛太高,风险也很大,对滴滴来说不一定是好生意。”

在将达芬奇项目打包出售给小鹏汽车之后,后续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和整车业务将会如何继续发展?截至发稿时间,滴滴并未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的提问。在对外资料中,滴滴表示将与小鹏汽车加速推动智能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场景应用,共同探索更多可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