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事通!太保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增速由负转正,转型要“U”型不要“V”型

从今年初开始的太保寿险18个月个险转型计划已至半途,转型效果如何?中国太保10月28日发布的三季报给出了部分答案。

三季报数据显示,中国太保前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246.47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净利润202.72亿元,同比下降10.6%。太保寿险前三季度实现新业务价值75.48亿元,同比下降37.8%,但其新业务价值增速在第三季度单季实现由负转正。


【资料图】

“可以说,转型初见成效。”在10月28日晚间的业绩交流中,太保寿险总经理、首席执行官蔡强如此评价道。

转型初见成效

三季报数据显示,太保寿险前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897.39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新保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0%;新业务价值增速延续逐季向好趋势,前三季度实现新业务价值75.48亿元,同比下降37.8%,降幅较上半年进一步收窄。值得一提的是,其三季度单季的新业务价值增速实现由负转正。

“主要的驱动因素还是新基本法驱动了整个队伍的转变。”蔡强表示。

去年太保寿险启动了为期五年的“长航计划”,作为其寿险转型的主要路径,并在今年初开启了以新基本法为基础的个险转型18个月路线图。

在经过9个月之后,转型效果有所显现。三季报数据显示,太保寿险月均核心人力占比、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均同比提升。具体来说,太保寿险9月人力为25.4万人,和前两个月相比队伍规模企稳,其中三季度的核心人力占比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2个百分点;人均收入增速逐季提升,三季度同比增速较二季度进一步提升。

蔡强表示,数据背后显示的是,通过9个月的时间,太保寿险推进的NBS(客户需求导向)一对一销售流程,能够大幅提升产能,同时常态化增员的习惯也逐渐形成。“队伍稳定质量提升,自然就会带来业务品质的提升。”蔡强说,三季度当季太保寿险新保保费、新保期缴保费均实现同比正增长,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88.0%,同比提升7.5个百分点。

同时,在渠道结构上,银保的再度启动成为太保寿险前三季度新保业务收入增长的驱动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的新保保费为196.65亿元,同比下降25.8%;而银保渠道新保保费则为207.61亿元,规模已超过代理人渠道,同比增长1071%。

蔡强称,太保寿险转型的“长航行动”中多元渠道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银保是多元渠道的第二支柱。“将来太保不单单只有个险,而是个险银保双支柱的形态。其实现在的银保和10年前的银保完全不一样。在严格的监管情况下,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在专注于客户需求,并寻找长期的战略伙伴。同时银行也认识到期交对于其本身业务以及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重要性。另外,银行对于中间业务收入越发重视,而未来银行保险将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一个主要贡献者。”

不过,蔡强也强调:“尽管目前太保寿险的转型初见成效,整个转型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积累新模式动能转换的转折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有一个‘V’型的反弹。其实真正可持续的发展是慢慢积累、逐渐加速的效果,所以更多的应该是一个‘U’型的成效,而不是一个‘V’型的反弹。”

净利润降幅收窄

三季报数据显示,中国太保实现归母净利润202.72亿元,同比下降10.6%。这一降幅较上半年23.1%大幅收窄,其中第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实现了29.5%的正增长。

中国太保总精算师、财务负责人张远瀚在业绩交流时对前三季度净利润降幅收窄做出了解释。

张远瀚表示,净利润降幅收窄主要有四大原因:首先是因为前三季度持续疫情影响,造成产寿险的赔付产生一定延迟;其次,是因为中国太保加强成本管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由于去年三季度台风等灾害性天气较多,产险的综合成本率较高,今年三季度产险的承保利润和寿险的营业利润同比均有所提升;第三,今年外汇汇率的阶段性波动带来一定的利润贡献,拉动了前三季度利润降幅的收窄;另外,中国太保投资的长久期国债占比上升也带来税率的下降。

在投资方面,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市场利率维持低位震荡,这也对险企的投资收益产生了普遍的影响。截至三季度末,中国太保投资资产达19628.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前三季度投资资产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4.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针对市场普遍关心的权益类资产仓位问题,张远瀚回应称:“我们在权益投资方面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仍然坚持以大类资产配置为投资的基准,同时在比例上下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从我们整体的投资策略来说,将保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稳健投资的投资理念,加强对市场的分析,特别是加强对权益类资产的主动管理,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在战略资产配置的引领下,灵活进行战术的资产配置,力争实现全年的各项的投资目标。”

关键词: 太保寿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