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300亿元,“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资料图)

“从产业化建设进程看,公司经历了从MAH委托到‘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发展道路的实践。”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下称“和黄医药”)资深副总裁崔昳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2018年,作为上海市 MAH 试点首家获得创新药证书的生物医药企业,和黄医药成为了 MAH 政策的受益者。

“我们先是通过MAH委托制度,满足当时临床供药及自主研发新药制剂的小规模生产需求。目前,公司已经上市的1类自主创新药有3个,呋喹替尼、索凡替尼已经进入国家医保,赛沃替尼今年正进行医保谈判。”崔昳昤表示,随着公司已上市产品销售的持续放量,13条创新抗肿瘤药物研发管线相继上市,对于产能的需求也在放大。

为此,和黄医药将在浦东张江投资逾10亿元,建成占地5.5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该基地已于2020年动工,预计2023年6月竣工。

之所以将生产基地落地在浦东张江,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的研发中心在张江,研发与生产可以更高效的联动;另一方面是当地形成了高效服务、精准施策、产业布局、互联互通的产业基础。

“在发展的过程中,公司坚定了立足上海,加大投资,从全球研发中心向跨国地区总部升级的发展战略,今年以来,公司已累计注入注册资本9000万美元,将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战略、新定位、新平台上,创制更多的自主创新药,进而从上海走向全球。”崔昳昤表示。

和黄医药在张江建设产业化基地是上海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个缩影。

11月18日上午,在《关于推进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协同发展的若干举措》发布一周年之际,上海科创办和浦东新区政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奉贤区政府、金山区政府、宝山区政府、闵行区政府共同举办“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推介会。

为统筹谋划张江高新区产业协同发展,下一步,上海科创办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强化区区协作联动,定期开展部门沟通对接,畅通信息渠道,狠抓跨区项目联动,尽快落地出实效;以“四清单” (即空间载体清单、研发项目清单、扶持政策清单、沟通联络清单)为抓手,强化对接服务,放大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以园区推介活动为抓手,不断营造声势;全力推进本市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

当天,上海科创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通和毓承、红杉中国等8家社会资本宣布,将在未来3年投入300亿元,主要投向生物医药产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