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动态:前11月粮食、植物油、肉类进口全线下降,业内解释了这些原因
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316.9万吨,同比降低11.8%。两位数的跌幅在近年来粮食进口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并不多见。
其中,大豆累计进口8052.6万吨,同比降低8.1%。这也是自2020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2021年同比下降之后,大豆进口量再次下降。
【资料图】
此外,今年1-11月,植物油进口同比降低41.8%,肉类(包括杂碎)进口跌幅也超过23%。
业内人士称,我国从粮食到植物油,再到肉类,蛋白质进口的全线下降,是国际局势动荡、国内需求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谷物及谷物粉占粮食进口比例大增
进口的粮食,包括粗粮(包括玉米、大麦和高粱)、大豆。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1-10月,前者进口量3330万吨,同比减少25%。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下降跟黑海地区国际局势动荡有关。2021年,中国自乌克兰主要进口玉米、大麦,二者合计1144.7万吨。今年1-10月,我国自乌克兰进口512.39万吨,同比减少47%。
另一方面,国际粮价整体上涨,美元升值等因素导致进口粮食比价优势大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全球谷物指数显示,环比上涨4.4点(3.0%),同比高出15.2点(11.1%)。此外,自美联储今年3月开启加息周期以来,美元不断走强,美元指数至11月初已累计上涨12.3%,美元走强导致许多国家的本币购买力下降。
3月14日,农民在埃及盖勒尤卜省的小麦田中劳作。新华社图
从进口来源看,我国玉米进口高度依赖于美国、乌克兰。
郑文慧称,这三大因素共同构成了粗粮进口下降的外部因素。当然,玉米是粗粮中减量最大的品种。
国内饲料需求下降,则是内部因素。她提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饲料产量较低,同比减少5%,7月份产量开始环比回升,但同比仍下降,直到9月份开始,单月产量才同比回升。由于饲料需求对生猪价格有一定滞后反应,而粮食进口到港量相对于即期需求有一定滞后。因此,前10个月饲用粗粮的几大品种,总进口量同比下降较为明显。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跟前两年超量进口有关。2020年、2021年粮食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既有自身缺口因素,也跟中国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预先进口一些粮食有关,这部分进口需求并不可持续。正因为去年进口基数较高,国际局势变化,人民币贬值进口成本增加,导致前11个月粮食进口量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从2021年开始,我国谷物及谷物粉占粮食进口比例大增。这一比例在2016年至2020年始终维持在20%上下,到2021年大幅增加至接近40%。这背后,是玉米进口激增,从最初的几百万吨猛增至近3000万吨。2022年前3个月,增幅达到了43.7%的新高。但俄乌战争爆发后,国际谷物价格大幅推升,导致进口减幅明显,这一比例开始下跌。1-7月,跌至40%以下,1-10月继续跌至38.45%。
总体来看,相对历史水平,这一比例仍然很高。其中,进口的玉米、大麦、高粱等粗粮主要用于饲料,进口的小麦、大米也有相当一部分进入饲料领域。
郑文慧提到,在进口下降、国内饲料需求持续回暖的共同作用下,加上2022/23年度全球粗粮总供应量、出口量和库存量预估值均同比下降,我国饲用粮的供需格局将进一步趋紧,支撑玉米、豆粕、小麦等品种价格高位站稳。
在多种饲用原粮行情“同频共振”之下,饲料价格也创出新高,年内涨幅显著,饲料、养殖生产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2022年1月初,生猪、肉鸡的配合饲料批发价格分别为3.65元/公斤、3.55元/公斤。至11月中,二者的价格分别涨至4.1元/公斤、4.1元/公斤,涨幅分别为12.3%、15.5%。
大豆对外依存度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今年前11个月大豆进口量再次下降,同比降低8.1%。尽管大豆对外依存度有所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郑文慧解释称,一方面是需求减少,今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地区压榨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同时下游养殖行业的饲料需求有限,企业采购意愿下降。加上我国近年在积极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使得大豆用量减少,尽管饲料产量、肉蛋奶产量增加,但大豆进口量却出现下降。
2022年10月,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5.2%。而2017年,配合饲料中,豆粕占比17.9%。
另一方面,国内产能的提升使得供应有所增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农业农村部发布的《10月中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测,2022/23年度我国大豆总产量将达到1948万吨,同比增18.8%。不过,由于我国大豆产需缺口加大,短期内难以明显提高大豆自给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进口仍是大豆供给主渠道。
至于植物油进口同比降低41.8%,这样的跌幅在整个粮食进口中较为特殊。
张智先称,2022年国际市场植物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进口成本价格较高,国内外价格出现倒挂,抑制了进口数量。今年上半年,全球植物油价格高位运行,虽然近月明显回落,但全年看来仍较高。1-11月,我国植物油进口平均单价(进口金额/进口量)同比上涨超40%。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削弱了油籽加工、蛋白粕和植物油的需求。
另一方面,跟前期国内新冠疫情防控相关限制措施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国内餐饮业损失较大,影响了食用油消费。
关于肉类(包括杂碎)23.2%的进口量跌幅,既跟国内产能恢复,又跟进口关税提升有关。张智先称,2020、2021年肉类进口量相较往年有明显上升。跟过去生猪出栏量有较大程度下降,今年以来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国内供给增加。另一方面,猪肉进口关税提高,从8%提高到12%,加上人民币贬值,猪肉进口成本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