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2023年首周5只基金按下“终止键”,近千只基金濒临清盘红线
1月6日,中融量化精选A、建信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ETF正式进入清算期,二者均以“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为由而清算离场。Wind数据显示,2023年的第一周,就有5只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排队退场。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的不断扩容,基金“换血”速度逐渐加快,基金清盘情况愈加常态化。据第一财经统计,2017年至2022年间,每年宣布清盘的基金产品超过百只,且数量成上升趋势;同时,自2020年6月以来,每个月至少有10只基金产品离场,单月最多有36只基金止步。
2023年首周有5只基金清盘
2023年1月6日,中融基金发布关于中融量化精选A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暨决议生效公告,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于2023年1月5日表决通过了关于终止该产品的议案,该产品于1月6日进入清算期。
作为年内清盘的第一只FOF基金产品,中融量化精选A成立于2018年5月,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日,该产品成立至今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为3.65%,跑输基准15.48%;同时,该产品的规模也在不断“缩水”,2022年三季末的基金规模合计仅为904万元。
同样在2023年1月6日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的还有建信沪港深粤港澳大湾区ETF,此外,万家瑞泰A、新华增强A、富国中证10年期国债ETF也在2023年首周加入清算离场的行列。其中,运行时间最长的是新华增强A,该基金自2016年4月成立以来已有6年有余,而成立时间最短的则是2021年10月成立的万家瑞泰A。
一般而言,基金清盘的理由可以归于三类:一是经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二是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三是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清盘条件。
其中,因规模过小而清盘是最常见的情况,不过近年来有所不同的是,以“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方式清盘的情况也在增多。记者注意到,在上述5只基金产品中,只有万家瑞泰A是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其他4只产品均是以“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为由退场。
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4日,万家瑞泰A就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做出风险提示。2023年1月5日,万家瑞泰A再次发布公告,截至2023年1月4日,该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于1月5日(含)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
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已有广发中证主要消费ETF、大摩MSCI中国A股增强、易方达中证沪港深500ETF、长盛安盈A等多只产品发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向投资者预警,有些基金成立至今甚至还不到半年时间
例如,易方达中证沪港深500ETF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月5日,该基金已连续46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万元。若截至2023年1月11日日终,本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则触发《基金合同》规定的终止情形。
优胜劣汰加速
记者梳理近年来的清盘数据后发现,第一只清盘基金是华安国际配置,该基金在2011年11月因“保本到期不延续”而到期退场,随后2013年才有第二只基金步入清盘;2014年至2016年,基金清盘数量每年不足40只,相对较少。
而步入2017年,已有超过上百只基金产品宣布退场,且数量还在持续上升。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到期日计算,2017年至2022年,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109只、430只、133只、174只、254只、232只,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分别为6.56%、-24.59%、22.3%、13.87%、4.8%、-15.13%。
从上述数据来看,在市场行情较弱的时期,基金清盘数量也相对较多。与此同时,在2018年、2020年至2022年,股票型基金的清盘数量均超过30只。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有56只股票型基金产品黯然离场,创下历史新高。
“市场波动较大,行情遇冷,对基金产品尤其是权益类产品的影响会更大,业绩不佳导致基民持基体验较差导致赎回量增加,自然会面临清盘结局。”一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债券型基金可能是机构资金有其他需求而退出;而权益类基金,业绩不佳是被投资者抛弃的主因。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6日,清盘的公募基金数量已累计达1412只,其中,混合型基金数量最多,有589只,占比超过4成;而债券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分别有528只、198只。从月度角度而言,自2020年6月以来,每个月至少有10只基金产品宣布清盘,数量最多的是2022年11月,当月有36只基金按下“终止键”。
另一方面,随着公募基产品清盘步入常态化,市场对清盘认知度和接受度在提高。一位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此前告诉记者:“过去说清盘会谈之色变,主要因为过去基金发行数量没有现在这么多。现在行业比较成熟了,如今大家看待这个问题已经比较理性”。
“对业绩不及预期的产品进行清盘操作,是基金市场优胜劣汰的有效措施。”一位基金行业分析师认为,基金清盘的背后,是公募市场竞争加剧。现在监管审批提速导致基金产品供给大幅增加,行业竞争变得空前激烈,缺乏长期业绩和特色的产品自然容易边缘化。
据第一财经计算,目前全市场共有近千只“迷你基”徘徊在清盘边缘。以2022年三季度末数据为基准,全市场共有10091只基金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且份额合并计算),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红线”的基金产品有972只,占比近一成,此外还有117只产品的规模甚至不足千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