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到瑞信:一周内全球三家银行告急,中国医疗投资人怎么样了

在震惊投资圈的硅谷银行破产之后,美国的第一共和银行和欧洲的瑞士信贷银行也都相继告急。在短短的一周内,多家银行拉响警报也预示着全球市场流动性进入紧急状态。在这场金融风波中,一些中国医疗投资人和生物科技公司也如同经历了一场“大逃亡”。

投资人已成“惊弓之鸟”


(资料图)

苏州一家医疗器械初创企业艾科脉创始人CEO阴杰至今都对硅谷银行的破产心有余悸。由于公司在美国有研发办公室,他每个月都需要用存在硅谷银行里的美元来给员工发工资。

“虽然我们的钱也不多,即使损失的话也就大约40万美元,但是这件事情现在想来也还是觉得太荒唐了,这暴露了美国银行系统的脆弱性。”阴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阴杰创业前在元生创投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投资。投资人出身的他对于资本市场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这场“危机”暗示着美国金融市场已经出现了“大问题”。

“银行接二连三出问题,这当中并不是没有关联。”阴杰说道,“他们不知道银行背后还有多大的窟窿。由于西方金融体系积累了大量的债务,现在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虽然它与2008年时有所不同。”

在经历了硅谷银行的风波后,阴杰已经准备把他们公司的美元资金存进国内有美元业务的大银行。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初选择硅谷银行也是因为自己还在做投资的时候就与硅谷银行有接触,后来创业了就继续用了硅谷银行的服务。他分析称,硅谷银行在鼎盛时期,很多全球的风投(VC)和私募(PE)把钱存在里面,这也使得硅谷银行可以以很低的成本拿到大量资金。对于初创企业而言,他们融资的成本是高的,但是由于当时利率很低,贷款是便宜的,初创企业在两轮融资期间,会向硅谷银行贷款,贷款时间越长,估值增长空间也越大。

但是美联储的“暴力加息”打破了这种原有的平衡。一方面,硅谷银行在低利率时代用VC、PE存在里面的钱买的美国长期国债证券面临缩水;另一方面,在流动性普遍趋紧的情况下,VC、PE还在不断往外撤资,初创公司现金流紧张也导致存款越来越少,当所有人在同一个时间一起外逃时,银行最终资不抵债走向破产。

阴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件事给中国初创公司最大的教训就是,对西方的银行体系不能过于信任,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另一位拥有海外背景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创始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全球金融市场来看,若干年就会有一次类似的危机,这实际上是经济轮回的表现,同时也是美联储试错的过程。因为在加息前,美联储也没有预计会对本国的银行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并且没有提前做好风险控制预案,我认为这次硅谷银行事件是资本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

他还表示,硅谷银行的体系本身是非常的健康的,但仍然难以避免在大的调整过程中受到的严重冲击,这也给中国的创业企业和投资人有警示作用。

“我们作为创业者,一定要注意资金的安全性,我们可以用硅谷银行的一些服务,但是不能完全依赖这样的服务。”上述人士表示,“银行最根本的功能还是存款,硅谷银行它更像是一个VC,它之所以能够在美国长期存在,也是由美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决定的。即便硅谷银行面临破产,但硅谷银行的模式仍会继续存在下去,而中国也会有模仿这种模式的金融机构存在,但必须首先明确这样的服务由谁来提供,以及是否能够刺激市场的活力。”

“从中国医疗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看到,与美国医疗企业不同,我们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愿意投高风险项目的美元基金越来越少,资金的出口也越来越难,对于一些可以依靠自有现金流自给自足的企业而言,又面临国内集采等方面的压力,因此中国医疗企业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上述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其实硅谷银行暴雷事件对于所有相关储户的风险是一样的,由硅谷银行开始再到后来的瑞信等一系列问题其实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影响,也不是特别针对生物医疗企业,但值得注意的是,生物医疗企业的投资门槛高,更看重技术和高资金投入,因此成本投资此类企业必须更谨慎。如今几家银行接二连三出现告急,对于投资人的信心肯定会有影响,大家担心后续会出现更多类似的事件。

药明生物首席执行官陈智胜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硅谷银行事件有美联储作为托底,对于公司没有真正影响,大部分客户都与多家银行进行合作来分散风险。美联储加息是在预期中,会对生物医药行业的融资有一些影响,但是总体来说,现在的利息环境跟3~5年前的环境完全不一样,现在生物科技企业又在一轮发展大浪潮上。医药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地方就是不受大环境的影响,而是受到医疗需求的驱动而创新,只要研发企业有好的主意就会受到资本的追逐,而且现在还有很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比如阿尔兹海默症。换言之,即使大环境再恶劣,如果企业能够开发出一款肿瘤或者阿尔兹海默症治疗药物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资本仍然会趋之若鹜。经济环境不好对医药行业影响是最小的,尤其对医药创新。

国内融资也有挑战

在医疗技术行业,由于大量的企业都处于发展初期,需要资金支持,大部分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认为,在这些企业转向国内市场融资时,也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专注于医疗领域投资的康桥资本创始人傅唯认为,硅谷银行事件对行业来说,更深远的影响是一场金融危机加剧的开始。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12个月,18个月甚至24个月,资本市场都很难,IPO也很难,对风险投资行业来说,资本退出来说是一个大问题,长期烧钱的公司会有很大的压力。”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一点我们两年前其实就已经意识到,所以在投资的时候,就会尽量买有现金流的生意,给需要长期烧钱的企业瘦身,让他们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撑。”

“融资几乎是这几年所有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阴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过去两年美元基金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而人民币基金还不够成熟,去年又是疫情,基本上资金都不充裕。但今年中国正在推出更多刺激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融资环境整体也向好,这些都让创业者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很有信心。”

“当然对于一些只能拿美元基金的初创公司来说,融资还是会变得很难,比如一些VIE架构的公司,对我们这些人民币基金为主的创业企业来说,我认为现在的大环境可能反而会比较有利。”阴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相比于专业度较高、更愿意领投和出价的美元基金而言,人民币基金有它的特点,一是出于风险考虑,很少投早期的项目;二是对被投企业的要求会比较多,很多是政府招商性质的投资。

基于人民币基金的这些特点,阴杰认为,应该更加鼓励资本的多元化,比如一些美元的GP如果募不到美元,转而募人民币的时候,应该多鼓励这样的基金管理者用管理美元基金的思路去管理人民币基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