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热议中国经济复苏,将从这些方面寻找超额收益
近半年来,中国重新开放,经济逐步复苏,A股市场震荡上扬。2023年,国际资管巨头进军中国公募市场的步伐也加速。那么,站在当前的时间点,外资如何看待中国的经济复苏和投资机会?
5月6日,在第一财经20周年系列活动之第一财经价值投资论坛上,贝莱德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陆文杰认为,讨论经济或者市场的重点在于现在国内外所处的政策周期不一样,美国、欧洲疫情之后要做的事情是收缩政策,因为疫情期间给了太大的经济刺激;中国现在正好是要加大刺激政策,顺周期扩大内需。处于不一样的政策周期,对市场影响也不一样。
(相关资料图)
瀚亚投资上海研究主管翁睛晶也称,中国这次复苏和海外不一样,呈现出的是目前阶段疫后修复的特征,GDP主要以服务业拉动为主,在进口需求上偏弱,下半年会看到一些变化。反而是中国对外的出口超预期,但总体中国对亚洲经济的溢出作用会在下半年,或者明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共振可以看到更多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复苏是非常典型的,按照自身内在的力量走出疫情,需要一步步来。首先需要稳经济、稳就业,让消费者增强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这样会进一步释放消费,进一步做大做强内循环。”联博中国投资总监朱良称。
近年来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较热的话题是中国的供应链会否被亚洲其他供应链所取代?
“资本市场的担忧会相对线性,但真实世界的发展是非线性的。确实有一些低附加值的加工业、制造业流向了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向了东南亚。但同时我们也开始向东南亚输出一些偏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其实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供应链有一些互补。”施罗德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安昀分析称。
从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来看,今年上半年,“中特估”行情火热。那么外资怎么看“中特估”?
“‘中特估’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投资方向。”陆文杰认为,一方面“中特估”某种程度上是投资体系的纠偏。经统计分析,以沪深300作为对比,A股市场上所有的主动基金都偏向成长,较少配置价值股。虽然价值股增长可能没有那么快,但经营稳健、分红、现金流较好,所以会出现风格上的纠偏。另一方面,“中特估”现象告诉大家,逆周期的力量是有用的,经济刚起来之时,较多国有企业投资比较积极,这轮投资正好在相对低点的位置,能够提高投资回报率。
站在当前的时点,外资又将如何在中国寻找Alpha收益(α)?
“我们发现A股不是价值投资的荒漠,而是价值投资的富矿。我们不会因为短期的现象改变自己的方法论和投资理念,我们一直延用的是量化+基本面的方法。”朱良称,作为买方来说,对手的情绪就是他们的机会,所以他们会通过一些量化策略来捕捉这些情绪,变现这些情绪,成为Alpha收益,来平滑价值投资策略的收益率曲线。
安昀也分享经验称,从自上而下的角度看,中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大背景下,从长期来看有两个趋势是中国经济本身的α所在,即: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这两块非常值得深耕;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来看,能够在波动中逆势地扩张份额的公司较为真实,未来这些企业会有较大的成长,将会密切跟踪并有一些储备。
就具体的策略而言,翁晴晶称,就今年上半年的主题而言,像AI、“中特估”对外资来说确实不是那么友好的风格,所以也一直在思考下半年怎么获取α。
“一是重视变化,短期长期相结合。因为今年是开放的一年,实体经济真实变化的趋势和我们去年底预测的会有差别,今年尤其要关注预期和实际兑现的偏差,把短期的现象和长期的相结合。还要屏蔽自己框架以外的噪音,这是下半年要抓取α的点。”翁晴晶同时称。
如果往前看,投资者应该注意哪些风险?“站在今天这个时点,我觉得今年总体上不论是经济,还是股市,向上的机会远大于向下的风险。”翁晴晶说。
她同时提示称,需要关注两大风险点:一是海外方面,美联储加息的政策,包括美国的经济是什么样的变化?包括美国市场中小银行的风险问题等。如果未来有一些风险发酵,会怎么影响国内?二是地产复苏弱于预期,怎么防止地产过热,同时能够为经济提供底部的支撑,这也是很重要的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