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报道:竞逐首年3000亿元个人养老金市场,各路机构“开卷”了

经历了多年的筹备,个人养老金制度终于进入实质性推动落地阶段。在这背后,一场机构竞赛也就此拉开。

由于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参与流程包括:开户、缴费、投资、领取,开户的第一步则是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必争之地,同时养老储蓄的发行机构也是商业银行;养老理财则是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下称“理财子”)的阵地;公募基金则瞄准了TDF(目标日期基金)和TRF(目标风险基金)两类,主要运作形式是FOF(基金中的基金)。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某头部公募基金内部进行过一个测算,目前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名单仍待公布,如果根据每省一个试行城市(一般为省会),合计约3亿人。考虑到省会城市收入整体水平较高,纳税人口占比更高,可推算至3000万人左右。个人养老金第一年的市场规模上限约为3000亿元,后续每年增量也大体如此。起步阶段,银行、保险凭借渠道因素占据绝对优势,储蓄产品、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公募基金占比预计1/10~1/8。


(资料图)

“尽管规模扩容需要全行业努力,但毕竟这是一个长期可行的商业逻辑,且每年的份额只增不减,因而各大机构都有参与的意愿。”某外资公募基金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

银行加速筹备预约开户

早在10月28日,五部门联合就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参与和缴费——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自愿参加,自行缴费的个人账户制;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元的缴费,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费;投资自主购买包括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计划;领取个人达到领取条件时,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同时,2022年11月3日发布的第34号公告中明确了自2022年1月1日起,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近期表示,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主要包括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1家理财公司。开户是第一步,第一财经记者也了解到,多家银行已经开始提前锁定用户。

例如,已经有银行开始预约开户,客户提交身份证照片、绑定该行已有银行卡、手机号验证以及人脸识别后即可预约成功,等该行个人养老金业务上线后,即可成为该行个人养老金用户,并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和资金账户。

作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最直接受益者的商业银行,在各项前期技术准备工作已经做好的情况下,开始利用各种福利吸引客户开户——“成功预约个人养老金业务上线通知,最高可抽66元现金红包”,“完成个人养老金专区订阅提醒,抽取最高88元立减金”,“扫码预约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提前锁定200元福利金”。

此外,为了说明养老金投资的税收减免优势,更不乏银行在各类科普海报上直接为投资者“算账”——假设你的月薪是1万元,每个月五险一金大致为1750元,无其他专项附加扣除,那么年收入为12万元(10000元/月×12月),当年五险一金累计2.1万元(1750元/月×12月),当年免税扣除额是6万元(5000元×12);因此,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大概是39000元。税前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在这个额度内可以税前抵扣,不作为交税的基数。那么原本39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就会降低为27000元。当期纳税减少了570元,个人所得税享有优惠。

公募基金科普养老FOF

借鉴西方的实践,在养老金投资方面,公募基金扮演了主要角色。从发达市场经验来看,截至2021年末,美国养老第三支柱占美国总体养老金市场比例超60%。其中投资于公募基金的比例超过一半,高达52%。相比来看,同期中国养老目标基金的总规模超过了1000亿,但是与公募基金超过20万亿的规模相比,实际上所占的份额仍然非常小。

11月18日晚,证监会公布了最新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一共纳入129只基金产品。这是继一周前首批入选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Y份额基金产品亮相后,第二批合格的养老目标基金。

根据相关要求,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拟优先纳入养老目标基金,即TDF和TRF两类,主要运作形式是FOF,未来进一步扩充产品范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将设置专门份额,不收取销售服务费,并且可以设置与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业务相匹配的机制安排,如对管理费和托管费实施费率优惠等。

目前,华夏基金旗下共有9只产品被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在全市场可比的公募基金公司中入围数量位居行业第一。

早在2018年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当时我们就发行了涵盖低、中、高风险的TRF。2022年也发行了以下滑风险曲面为特点的TDF,开始着手大力推进养老目标产品业务。目前《实施办法》正式落地,再加上税收政策的激励,虽然每年的额度只有12000元,但额度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调整。在这样的刺激下,个人养老金业务可以说正式开张了,这将有利于未来公募基金养老产品的发展。”上投摩根基金锦程养老FOF系列基金经理杜习杰对记者表示。

第一财经此前也报道过,养老FOF产品的销售情况似乎不如预期中火爆,封闭期较长(1~3年居多,5年期产品往往权益仓位更高)、此前税收优惠尚未正式落地、养老型FOF的投资者认知不足等都是主因。各界预计,随着未来政策落地,监管、机构加强投资者教育,养老型FOF的普及程度有望提升,“第三支柱”也将成为未来基金管理人扩大规模的必争之地。

目前,国内的公募基金也开始大力推动养老FOF的科普。某大型公募基金多资产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在中国内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和海外相似的问题——中国内地公募基金发行的TRF产品中,目前规模最大且最好卖的仍是低风险TRF,权益中枢在20%左右的水平,但很多产品在运作时往往低于20%,甚至是在10%以内,这往往也是为了迎合养老产品低风险的需求,但对特定年龄人群而言,适度提升权益比例仍是必要的,否则可能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此外,养老金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非常考验基金公司全方位的资产配置能力,也对基金经理提出了高要求。

具体而言,投资经理首先需要把握自上而下的宏观环境,并具有前瞻能力,还要制定出相应的高胜率的策略,并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同时,养老FOF需要基金经理有5年以上的从业经验,且至少有2年的投资经验。此外,养老FOF对投资的标的基金要求较普通FOF亦更加严格,比如子基金运作期限应当不少于2年,最近2年平均季末基金净资产应当不低于2亿元;子基金为指数基金、ETF和商品基金等品种的,运作期限应当不少于1年,最近定期报告披露的季末基金净资产应当不低于1亿元。

理财子布局低风险产品

除了公募基金,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养老型产品明显加速。从去年四季度试点开始,截至今年7月22日,5家理财子公司存续的养老理财产品共28只,规模合计达585亿元。

凭借背靠母行的渠道优势和主打稳健回报的特点,理财子的养老理财规模在短时间内已直追公募基金的养老目标基金。后者首发是在2018年,采取FOF形式运作,根据2022年二季报数据整理,目前符合条件的养老目标基金共93只,总规模833.74亿元。

未来,理财子在养老市场的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多资产策略在海外是主流投资策略之一,未来将在中国养老产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养老目标日期产品本身也是一种多资产策略,这也是理财子发力的重点。”信银理财多资产投资条线总经理宋飞此前对记者称,理财子和公募基金之间的关系更多是“竞合”,公募基金权益类产品等也将成为理财产品资产配置的工具。

公募基金和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差异化问题最受关注。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推出的多为长期限理财产品,期限普遍在5年以上,业绩比较基准在4.8%~8%区间内,风险等级较低,主要设置了三种风险保障机制:平滑基金策略、风险准备金和充分计提减值准备;公募养老产品目前以养老目标FOF产品为主,以目标日期型养老FOF和目标风险型养老FOF产品为主。养老FOF产品均设有一年以上的最短持有期。

各界认为,养老FOF跟银行的理财产品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点——首先,公募基金长期在权益类投资方面有较大优势。由于养老产品投资期限较长,因而组合里面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有利于提升未来的养老储备;此外,银行的理财产品中可能会增加一些非标资产,但是公募基金基本以标准化资产为主,好处在于其价格更加公允、透明、流动性更好。

关键词: 第三支柱 个人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