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三箭齐发”,15部门聚焦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行动方案》《臭氧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16日出炉。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将聚焦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开打”这三个标志性战役。
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上述三大行动方案已印发各地相关部门,除生态环境、发改、科学技术、工信部门外,还有公安、财政、住建、农业农村、商务、市场监管、能源等部门,以及交通运输、民航主管部门,足见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三大行动方案聚焦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开展集中攻坚,目的是推动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相关资料图)
三大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基本消除;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移动源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34.8%,全国优良天数比率为87.5%,较2015年提高6.3个百分点,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但大气污染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这位负责人介绍,目前,京津冀及周边等区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依然高发、频发,全国超过一半的城市仍然出现重污染天气,仍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臭氧污染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夏季,已经成为导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今年以来,全国臭氧平均浓度同比上升6.4%。柴油货车污染尚未有效解决,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60%,对PM2.5和臭氧污染贡献率大。
图为北京市环境执法人员夜查高污染车。摄影/章轲
与往年大气污染防治不同,三大行动方案强调“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秋冬季聚焦PM2.5和重污染天气、夏季聚焦臭氧、全年紧抓柴油货车开展攻坚;科学确定攻坚重点地区、对象、措施;严格依法治理、依法监管,反对“一刀切”“运动式”攻坚。同时,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提升工业、运输等领域清洁低碳水平,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
其中,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以重污染天气频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以及重污染天气防控工作相对薄弱的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点地区,针对区域不同污染特征,提出相应攻坚措施。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70%以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东北地区、天山北坡城市群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30%以上。
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以5-9月为重点时段,以臭氧污染较为突出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为国家臭氧污染防治攻坚的重点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及其他臭氧超标城市在国家指导下开展攻坚。目标是到2025年,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
柴油货车污染攻坚战以货运量较大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相关省(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城市为重点,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和车船清洁化。目标是到2025年,全国柴油货车排放检测合格率超过90%,全国柴油货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12%,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铁路货运量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
有环保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三大行动方案的落地实施,也将引发相应领域的变革,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
比如,推广零排放重型货车,有序开展中重型货车氢燃料等示范和商业化运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研究开展零排放货车通道试点;鼓励新增或更新的3吨以下叉车基本实现新能源化等,将为新能源车在货运、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领域的研发推广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强污染源监测监控,强化治理设施运维监管,也将为相关设备生产厂商和第三方运维提供机会。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上述负责人表示,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对相关企业依法处罚,并按规定下调绩效分级。同时将研究实施降低企业和司机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防治负担的政策措施。做好分地区、分年度任务分解,严格监督考核。研究构建移动源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质控体系,提高执法装备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执法效能。